首页 > 玄幻魔法 > 圣帝尊传 > 第十五节《禹作山海》

第十五节《禹作山海》(1/2)

目录
好书推荐: 神石变 黑武剑帝 武碎九天 武本狂人 军少独宠:全能小药仙 醉陌浮生 医毒双绝:邪王独宠小妖妃 我真不想当奶爸 万世净土 极品姐姐领进门:权谋

在三皇五帝统治盘古大陆(全世界)的时代,盘古大陆分为四大部洲,每个大部洲统领两个小州,盘古大陆中心地区也为一小州,一共为九个小州,所以天下又称“九州”。而在更早的时候,天下是“十州”,因为大西洲那时候还没有沉没,也算一州。

盘古大陆分裂以后,很多陆地越漂越远,中央政权无法管理到了,虽然禹在名义上成为了统领盘古大陆的最高领袖,但实际上,他顶多管得了天下的一半(约为盘古大陆的一半,也就是后来的亚洲、欧洲、非洲)。因此,禹废掉了四大部洲和九州的说法。

有一天,有地质专家向禹报告:“尼罗河入海口的赫拉克利翁城和东坎诺帕斯城有危险了!”

禹惊问:“怎么回事儿?”

地质专家:“由于洪水冲刷和海水侵蚀,这两座城市以后很有可能沉陷到海里去!”(后来这两座城市果然沉没了。有人曲解《山海经》,说《山海经》里的山并不是山,而是指城市这类人类聚集点,并且他说他把《山海经》中的山所对应的城市全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了。他找到的城市并不包含沉在水下的城市。如果按他的说法,这两座水下城市也应该是“山”,那岂不是多出“山”来了?)

禹心想:“看来这个世界变化不小啊。我得给后人留个交待,得用特殊的方法留下关键的线索,让有心人了解现在和之前的时代,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于是,他命令大臣伯益整理关于盘古大陆的影音资料,这些资料就是盘古大陆地理、风土、人情等纪录片大合集,完成后取名叫《山海图》。

《山海图》相当于天下藏宝图!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地球上基本的山川、物产、动物、植物等情况,详细到什么动物能吃,什么动物吃人,吃了什么动植物以后会有什么效果!由《山海图》转录的《山海经》相当于“地球使用说明书”,有了这个说明书,以后的人类再遇上类似的灾难,也能生存下来了。

《山海经》依照传统,以山为参照物,因为山就是最好的天然地标!没特殊情况的话,千万年也不会变。所以,以山为地标相当科学!一座山,上面有什么,附近有什么,相隔多少里又是另一座地标,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山海经》里从来没有提到大陆和大陆分隔很远的情况,讲的反而都是很紧凑的地理情况,经过几百里是一座什么山,经过几百里是一条什么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上古时近似方形的整个盘古大陆的地理情况表达了出来。后人研究发现,《山海经》里的《山经》所讲的好像是想象出来的世界地理,表现的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地,事实就是如此!《山经》讲的就是盘古大陆!

《山海经》中,以《中山经》和《西山经》的文明最为先进,这是因为最先进的沿海文明(包含了古印度文明的苏美尔文明)位于盘古大陆的中心地区和西面沿海地区。《山海经》中记录了沿海文明和岛屿文明的核战过程,记录了核战后苏美尔文明融入内陆文明的过程,记录了内陆文明的上下埃及之间的战争,一直记录到尧舜禹时代。《山海经》一共记录了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从约公元前3200年到约公元前2200年,从沿海文明后期一直记录到盘古大陆分裂前。

话说,整理完《山海图》以后,为了让大家快速地了解地球的情况,禹召集各地代理人(部落领导)都来观看一种特别的大电视机,这种电视机有四个屏幕,面向四个方向播放,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从不同方位观赏《山海图》。《山海图》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有字幕、有声音、有彩色图像的活灵活现的智能电视节目。

鼎就是智能电视机(带屏幕的巨型智能音箱)!想了解什么,“问鼎”就行了,它会马上显示图像和播放声音。为了纪念定海神铁,更为了让后人们牢记这段“定天定地”的历史,这种智能电视机被命名叫“定”,这是圣星人下赐的法宝,一共有九个,后来被传作“九鼎”。这些智能电视机集成着太阳能电池,如果没电了,人们可以像做饭一样,在下面点一把火,把热能转换为电能以维持它的运转。后人根据烟熏火燎的痕迹,误以为鼎是做饭用的东西。这些智能电视机在几百年以后的夏朝末期就坏掉了。后来的鼎是人们根据前人口述的样子伪造的,而且后来人们果然用鼎来做饭了。

(资料:20世纪,一位人类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宣布:他在尼罗河畔的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一台完好无损的类似彩色电视机的仪器!这台仪器与当时人类的彩电有较大的区别,只有一条线路(单频段),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用无线的方式连接金字塔,通过金字塔访问月球数据库,金字塔好比是路由器)。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幕的四周都镀了黄金。它的机件是由目前最先进的钛合金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现在该机已不能工作,虽然它已经历了4200年的岁月,但它的太阳能电池仍能作为动力源正常运作。)

鼎就是智能电视机!《山海图》就是智能电视节目!所以把《山海图》转化为《山海经》的人一清二楚地知道里面各种动物发出的叫唤声是什么样,毛皮是什么颜色。写《山海经》的人也实事求是地讲:“《山海图》录于鼎上!得到了鼎就相当于得到了全天下的宝藏。”后来人们争夺的并不是鼎,而是鼎上记录的宝藏,鼎之所以成为国之重器,是因为上面的信息(数据)值钱!自从《山海经》从王室流传到民间以后,鼎就只剩下了象征意义,更何况那些鼎只是仿造品,并不是真品。所以有脑子的人好好想一想,一个做饭的东西怎么可能成为国之重器?当时生产力水平其实并不低,大家并不缺吃少喝,难道就等着吃大王锅里的那口饭吗?控制了做饭的东西就可以控制人吗?况且当时有很多东西是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可以直接吃,并不需要煮熟。

如果传说中的九鼎是青铜器,《山海图》是普通的地图,那么要表示出那么多的图,九鼎得做多大啊!而且青铜器也表现不出那么多色彩的图。所以,传说中的九鼎绝对不是青铜器!

《山海图》从最初的智能影像资料,慢慢地流传为图片、文字等形式。流传的过程就像后来综艺节目里面的游戏一样,第一个人看到一个成语(事物),然后描述给其他人,人传人,结果描述得越来越变味,当最后一个人听到以后,根本就不知道描述的到底是什么事物了。后人看不明白《山海经》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山海图》录于鼎上!鼎被后人神化了。鼎其实不值钱,《山海图》才值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内容值钱,数据值钱!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手机,虽然打电话是手机的基本功能,但很多人离不开手机,已经不是因为手机能打电话了,而是因为离不了手机上能显示的各种内容。《山海图》是大灾难以后的地球使用说明书、全球藏宝图。《山海图》流传为《山海经》以后,人们已经认识不到《山海经》的真正价值了。《山海经》不但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可以证明上古中国曾经统一全世界,现在的中国是上古中国的正统传承。鼎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鼎其实只是一种象征,九鼎象征九州全天下。得到了九鼎,就可以得到《山海图》完全版,解读以后就可以建立一个“上古中国曾经统一全世界的理论”,使上古中国的正统传承者——现代中国利用文化实现伟大复兴,再次统一全世界,让全人类携手进入新纪元。《宇宙通鉴》就是完美解读《山海图》的书,比《山海经》更宝贵!)

后来夏朝时用上古中国(古埃及)的圣书字把天下藏宝图《山海图》转化为天下藏宝书《山海经》,商朝时用甲骨文进行转录。《山海经》中讲众帝之台在昆仑东北,昆仑是非洲,金字塔(众帝之台)就在非洲的东北地区。

本来古埃及(上古中国)有纸——莎草纸,夏朝《山海经》诞生时,制造莎草纸的技术已经失传了,因此人们才把《山海经》记录在木片上。由于当时的人们进行转录非常困难,所以只要能用一个字把意思表达清楚,就绝不用更多的字。

《山海经》里的《山经》记录了盘古大陆上的500多座山和300多条江河。《南山经》被放在最前面,记录着南赡部洲(亚洲和欧洲,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山系,所以后人误以为《山海经》的四部《山经》讲的范围都是中国。其实《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讲的是其他大洲,《西山经》记录的是西牛贺洲,《北山经》记录的是北俱卢洲,《东山经》记录的是东胜神洲。《中山经》记录的范围是盘古大陆中心须弥山周围地区。《山经》用的是史前文明的方向(地磁没有翻转前的方向),后人补充的《大荒经》用的是后来的方向(现代方向)。

《南山经》为什么会被放在最前面?按照正常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顺序,为什么不把《东山经》或《中山经》放在最前面?《禹贡》是中国地理学的开篇之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对中国地理学和地图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是以北为上的格局,先写北,上北下南,从北到南。同样成书于战国时的《山海经》为什么不先写《北山经》?《山海经》把《南山经》放在前面,必有蹊跷!

原来,《山海经》以南为上源于正统制图标准的传承。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考古人员分别在几座埃及金字塔下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些地图,雕刻在公元前4世纪石棺外侧的地图以南为上,还有几幅绘在莎草纸上的古埃及(上古中国)地图,也都以南为上。

后人看到的《山海经》源于商朝翻录的版本,商朝传承了正统的人类文明,所以遵照之前的制度,依旧把《南山经》放在最前面。商朝统治着亚洲,而《南山经》就是讲亚洲的,把《南山经》放在最前面也方便取阅。要知道,皇室图书馆还有很多其他的书,而且都是写在木片上的,每一部书都要占相当大的一块地方,存放和取用的时候,放在最前面的部分肯定是最方便拿的,而商朝皇室(以及后来的周朝皇室)经常看的部分,就是《南山经》。

后来的统治者翻开《山海经》,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南山经》,《南山经》最先讲的山脉是鹊山山脉。

原文:鹊山山脉之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译:鹊山山脉位于现在的中南半岛的长山山脉(也叫安南山脉)。招摇山,位于印度洋之南,当时方向设定是上南下北,西海就是指盘古大陆西方的海,即后来的印度洋,并不是中国西面的海,中国西面是不存在海的。

原文: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译:有一种草,后来人们把它叫柠檬草,像韭菜和柳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开花,可以吃。没饭时,抓一把吃也可充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你也配救世? 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 内战美利坚:我在德州当警察 全民觉醒:一拳一个,你管这叫辅助? 无敌龙帝 开局成妖,我把天道玩崩了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足球]大聪明 乙骨同学禁止攻略 她在娱圈摆烂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