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圣帝尊传 >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神石变 黑武剑帝 武碎九天 武本狂人 军少独宠:全能小药仙 醉陌浮生 医毒双绝:邪王独宠小妖妃 我真不想当奶爸 万世净土 极品姐姐领进门:权谋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世界各地的人类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概念:“最初的人是由神创造的!”自从第一次真正的人类文明诞生,神(神级外星人)让人类拥有了自我繁殖的功能以后,女性就负责了生孩子的大部分流程,帮神分担了造人的辛苦,并且由于神给了女性和神灵沟通的超能力,因此女性得到人类的尊重,后人把最开始的社会形态称为母系氏族社会。

其实,(考古学发现)并不存在真正的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女权是不可能凌驾于“天”和“神”之上的,“天”——月球(moon)才是真正的人类之母,母系氏族社会其实应该读作moon系氏族社会!moon系氏族社会是神权社会!人们信的是天上(月球中)的神,地球各地的各级首领都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也可以看成是随时可以让神登录的账号!登录就是神灵上身、附体!

在moon系氏族社会,人类主要用巫术和天神沟通,“巫”字的上面一横代表天界,下面一横代表地府,中间联接人间,“巫”就是通灵(和神灵沟通)的意思。从第一次人类文明开始,男人拥有了第三只眼的超能力,女人拥有了通灵和生孩子的超能力,经过世代遗传,女性的通灵能力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巫术一般由女性使用,神灵一般会登录到女性身上,让女性在一定时间内成为神的代言人,一般也就一两个钟头,安排完事情神灵就走了。到了三皇五帝时期,神灵主要登录到男性身上,登录时间很长,在人间几十年,做人间的皇帝。皇后成为了最接近神灵的人,被皇帝称为“圣人”。黄帝时代重新造字时,用“圣”来称呼皇帝的妻子,后来,圣人泛指通晓神灵法则、认知接近神灵的人。

史前文明时代,moon系氏族社会(神权社会),全人类使用共同的语言;黄帝时代重新造字以后,各地人们的语言开始变得有所不同,方言开始出现。盘古大陆分裂后,人类分散在了各个陆地,神不再直接向人类发指示,各地区人类自主发展,神权渐渐地没落了,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男权社会。

(“绝地天通”神话体系也表明:第一阶段,人类是造出来的,就像机器人一样没有自主意识,由上天控制。第二阶段,神向人类开放了自主意识和自我繁殖,人类世界开始有了冲突、战争,人类史前文明由于堕落,被上天毁灭。第三阶段,黄帝将人类世界的意识和思想进行了统一。第四阶段,“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各地区人类自主发展。)

本来“天”圆地方,自“盘古开、天辟地”后,天不是原来的“天”了,地也不方了。原来的“天”,将会有一个新名字,那就是“月”!“天”(月球)稳定地远离地球,亚洲和欧洲基本停止了漂移。“乾、坤”稳定以后,就是禹的时代了。

禹虽然成了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但他并没有统治全世界,所以他不算在五帝之中。对于后人来说,禹的主要功劳不是“治水”,而是传承《山海图》。根据《山海图》整理而成的《山海经》就是一本让后人了解洪荒时代的百科全书,洪荒时代就是大洪水之前的时代。因为大陆剧烈地漂移带来了持续数十年的大洪水,使全球荒芜一片,后人为了纪念这件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历史地理大事件,给它之前的时代起名叫洪荒时代。

《山海经》记录的就是洪荒时代,也就是夏朝之前的时代。洪荒时代全球统一,三皇五帝是全人类的最高统治者。当时没有宗教,全人类只信“天上”的神,大家都是一个信仰!只要有德行、高素质,就会得到表彰,从上到下实行圣德教化,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当时的人类文明可并不像后人普遍认为的那样原始、落后,恰恰相反,当时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低。虽然圣星人限制人类的科技发展,但人类的科技水平是逐步降低的,所以对于后人来讲,夏朝之前的时代全是神话时代!后来《史记》中提到,舜帝的德行非常高,非常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做到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舜帝在哪里待一年,那里就可以建成一个小村落;他待两年,小村落就可以发展成为一座小城市;他待三年,小城市就发展成大都市了。这种建设速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科技实力,是办不到的。(从中国的考古发掘线索来看,中国在夏朝时的遗址是非常原始的,远不如尧舜时的遗址。比如,尧舜陶寺遗址和夏朝新砦遗址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尧舜时的建筑挖槽建地基比夏朝时平地建起先进的多,城门开口为s型,其防御功能比夏朝的先进得多!那为什么会出现文明倒退的情况呢?而且还是退到了极原始的程度?一方面,是由于圣星人逐步限制和降低人类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夏朝的时候,盘古大陆发生了分裂,中原地区遭受了大洪灾,很快退回到原始社会)

《山海经》中记录了太阳从西北方向升起过,给后人留下了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和地轴倾斜的线索。由于盘古大陆的分裂和地轴倾斜导致地理环境和天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第二次人类文明结束时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禹决定一次性做个了结。但是当时人类是不能随便改变方向的定义的,因为这会导致很多和方向有关的重要资料都需要更改,神的方向系统也得更改。禹得到了神的批准以后,用神赐予的风水罗盘对地球磁场进行测定,重新定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仍把太阳升起的方向定义为东方,《淮南子》记载“四极废,九州裂”,就是指大地裂开后,废除了原来的方向,定义了新的方向。

大禹重新定义了方向之后,有一天,有个人向大禹汇报工作:“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新的方位,可很多普通人没有辨认方位的工具,经常找不准方向。”大禹此时正在吃饭,听到此言,他放下碗勺,抬头看了看天空,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又低头看了一下勺子,一拍脑袋,“有了!”其他人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见大禹拿起罗盘,又测量了一番,果然如心中所想,他指着天空把想法讲给了众人:“那里的一颗星(北极星)和勺状的七颗星(北斗七星),很亮,可以成为指示方向的天然坐标。”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在此之前的时代是没有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星球和星系确实存在,但并没有用来指示方向),后来才有的(后来才用于指示方向)。这个简单易懂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传到了中原地区某个地方(高迁古村),当地人们心想:“大灾难后,没有了记录工具,很多事都是口口相传的,就怕传着传着变了味或忘记了。”于是他们思考后想了个办法,按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在地面挖了七口水井,让人们能更深刻地记住这件事。人们每天都会来打水,有时候会聊这七口井的来历,虽然流传到后来确实变味了(传说一个人梦到神仙让挖这么七口井),但是确实做到了流传。在普通的生活和应用上,人们从此不用再为找不准方向而发愁了。

且说大禹在《山海图》整理完成之后,开了个庆祝大会,会议精神就是“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从此以后,新的时代开启了。

为了纪念新时代的开启,禹给自己的孩子更名为“启”。另外,他还遵从“神”的旨意,把和太阳一样在东方升起的太阳系文明之本源星球——金星命名为“启明星”。

公元前2070年,人们拥戴大禹的儿子“启”在东非地区建立王朝,当地在盘古大陆时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盘古大陆分裂后,这里在地理上仍然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中心地区。月球远离、地轴倾斜后,地球上有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但东非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炎热的夏季,所以这个王朝以“夏”为名,叫夏朝。夏朝法老身后总有两个人摇着大扇子,这个传统后来随商朝东迁,一直在中原地区延续。就算是在很冷的冬天,历代帝王背后也总有两个撑大扇子的人,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礼仪,大扇子只要撑好了就行,只要这个形式,并不用扇动。

夏朝之所以叫夏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启”出生在希腊。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前,希腊和东北非以及叙利亚等相邻地区都是禹的父亲“鲧”的封地,也是原先“下埃及”的中心地区,人们延续了“下埃及”的叫法,把“下埃及”简称“下(夏)”。“下”和“夏”的读音都一样,都是既可以念[xià],也可以念[hà]。“希腊”的读音就是“夏(下)”的读音的演变,还有叙利亚(和下的读音接近)、伊拉克(伊拉的快速连读和夏的读音相近)、伊朗(和希腊的读音接近),读音其实都差不多,因为这些地区在盘古大陆时代都是一个地区,当时的东北非、西亚(两河流域)等地都是紧挨在一起的。

(1955年,叙利亚南部有一个农民,他在当地沙漠中偶然挖出了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刻的狮子和一个盆子,盆子上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消息传出后,经过之后十几年的考古发掘,人们在此地发现了一个古代名城。1962年,22岁的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玛蒂埃带领一支考古队到此地考察,他们发掘之后,发现这里是一个面积56公顷,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包,这种干燥多灰的大土包在叙利亚十分罕见。经过长时间的发掘,1968年,玛蒂埃发现了一个用玄武岩雕刻的无头男人像,其服饰高贵,仪态大方,雕像的两肩之间,用阿科德楔形文字刻有26个字,翻译成现代文是:“埃伯拉国王伊贝特·萨姆,把这尊像献给阿斯特尔神殿”。埃伯拉是一座古代名城的名字,其国王相当于地区首领(市长)。玛蒂埃还发现了大量的泥版文书,上面写有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从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5000年前)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地区之一,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4300年前)达到了鼎盛时期。这说明在4300年前,盘古大陆还没有分裂、陆地还没有漂移,这里和东非地区连在一起,紧挨着当时的全球政治中心,非常发达。从公元前2297年开始,盘古大陆分裂时遭受了大洪水灾难,导致这里就被长久地掩埋起来了,并形成了沙漠)

话说启在东非建立夏王朝时,由于当地炎热如同夏天,他想起了漂走的家乡,于是他把新王朝命名为“夏”以示纪念,这就是夏朝的来历。夏朝统治亚欧非三大洲,所以中国有夏朝遗址并不奇怪,但是在中国发掘出来的建筑群的规模只像一个小村落,和史书上记载的夏朝都城的规模严重不匹配,世界上只有东非地区那样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才能与之匹配。

从夏朝开始,人类有了高度的自治权,“神”把人类文明重新扶上了马,并送了一程,该是人类自己好好走路的时候了。如果人类走不好路,偏离了轨道,月球中的神仍然会降下神迹对人类进行敲打和管教。人类也愿意接受神及神的代理人的管教,听从神及神的代理人的教化。后来,中原地区成为了神传文明的正统,这里的人传承了很多习俗,例如长辈教导小孩儿要对神明尊敬、对月亮尊敬,不能用手随便指月亮,更不能说月亮的坏话。传说在夏朝时,有人说了月亮的坏话,让神的耳朵难受了,神便让这个人的耳朵流血,让他也难受难受。

从夏朝起,人间就没有“帝”了,最高统治者只能称“王”。因为帝是统治管理全天下(整个盘古大陆)的,管理亚欧非三大洲的“夏启”顶多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王(也叫法老王),各地区还有不同的王和侯等代理人协助夏启分管天下,人间所有的王和侯等都是圣星人在地球的代理人。在洪水灾难之后,亚欧非三大洲的各个地区在夏朝时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定居点,其中,中原地区恢复得最快,在当地管理者的带领下建造了很多城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后世中国的山西、河南等地。

夏朝依然延用史前文明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圣星人依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行规律为人类定制的,以便人类进行生产劳动。那时候,很多人依然把那个离地球不远的大圆球叫“天”。到了公元前18世纪(3800年前),月球已经离地球很远了,这时人们都把那个会在晚上反射太阳光的发亮圆球叫“月亮”,这时的月球已经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了,所以没法儿继续做地球的同步卫星了,倒是正好有利于圣星人收集地球不同地区的人类的精神能量。从此,分散在不同大陆的人类都有机会看到月球。等月球绕地球的周期稳定以后,夏朝的中央政府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了一个新历法,用来指导人类进行耕种(农业工作),为了和以前的历法(太阳历,也叫阳历、公历)区分开来,将其命名为太阴历(也叫阴历、农历、夏历、小历)。

夏历是一种以月亮绕地球的旋转周期为依据进行计算的历法,每隔两三年设置一个闰月,从夏朝末年正式开始使用。后来,苏美尔人建立了商朝,在东迁时把夏历带到了古巴比伦地区和中原地区,并一直在中原地区延续至20世纪。在中原,夏也有“西”的意思,人们把夏历叫西历,表示它是从西边传过来的。

公元前2040年,夏朝成立三十周年时,统治者下令迁都,把首都从三皇五帝时期的白城(后来希腊人称白城为孟菲斯城,在现在的开罗往南约30公里处)迁到了南面约670公里(开罗往南约700公里处)的底比斯城。底比斯城位于尼罗河中游,前后一共扩建了近一千年,有一百个城门,规模宏大,举世无双,被后来的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周天子周穆王西游时曾访问过这里。一直到公元前88年,底比斯城才被摧毁。

从夏朝开始,圣星人放松了对人类的监管,任由人类历史进程自由演进,但没想到火星人竟然悄悄登录到了夏朝法老“孔甲”(阿肯那顿)身上,进行神教改革,史称“孔甲乱夏”。从此以后,夏朝法老不再信奉月球中的神(多位神灵),改为信奉火星人设立的太阳神(单一的神)。从此,古埃及(上古中国)从根本上偏离了以往的道路(据史料记载,古埃及确实是从阿肯那顿起开始信奉太阳神的,从那以后,法老的雕像也和以往大有不同,尤其是头部,后脑勺拉得很长,活脱脱一个火星人的样子)。

火星人试图对人类统治者进行基因改造,因此“孔甲”(阿肯那顿)的儿子“皋”(图坦卡蒙)不是正常的人类,他是先天畸形足,兔唇(三瓣嘴唇)。为了弥补长相上的缺陷,皋(图坦卡蒙)在办公时经常用一个黄金面具遮挡自己的脸(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成为后来的埃及国宝,曾经在中国展出过)。皋(图坦卡蒙)在后来的中国和埃及的历史书上有两件事完全相符,一件事情是迁都,另一件事是小时候就当皇帝了,而且在位时间都是十年左右,都很短命,这是因为人类不能适应火星人的基因改造。

圣星人发现了蹊跷之后,立即展开调查,然后扶持继续信月神的希伯来人,对火星人进行敲打,于是就有了希伯来人出埃及建立以色列、苏美尔人出埃及建立商朝、阿卡亚人建立希腊文明等一系列事件。

话说在公元前1650年,孔甲(阿肯那顿)不但自己不信月亮中的神灵,还号召人们对仍旧信奉月亮中的神灵的希伯来人和苏美尔人大加迫害,狂妄地叫嚣道:“来呀,让你们的神来打我啊!代表月亮消灭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四合院:开局被迫和秦淮茹换房 团宠学霸小姑姑躺赢日常 南小姐别虐了,沈总已被虐死 守寡暂停!亡故夫君满血归来了 斗罗:收徒千仞雪,建立神祇学院 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 离婚诈死,陆总拿带血孕检单哭疯 重回2008我只想赚钱养家 高手下山:七个绝色师姐把我宠上天 重生七零:真千金被最野糙汉娇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