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武林风雨录 > 第五章 蓬莱三友 第一节

第五章 蓬莱三友 第一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豪门厚爱:娇妻不上门 万界狂人聊天群 山海长恨歌 庶子无双 败家十万亿 神灵就业可行性报告 快穿之炮灰不约 清宫2:这个宫廷是我的 神级嘲讽系统 费先生,借个孕

当时一行四人步行从这个小山后面离去,这一路不比余辽上来那条路荒芜萧瑟,等到了山下,距离西湖已是不远,虽然人烟稀少,景致却十分幽静。思玉好动不好静,早已远远走在前头,到处赏花玩景,韩世忠和癞和尚倒是步伐颇慢,两人一路小声说着话,神色凝重,时不时看看后面慢吞吞的余辽一眼,余辽本来颈上带伤,暮春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微微出汗,直觉的伤口又痒又疼,心中又如同一团乱麻一般,那千牛卫、父亲、刀谱几个事情在心中盘旋往复,一会又想起那座坟茔,不由的转头望望那山上,心中更是不得头绪,总觉得这些日子以来,有一种云遮雾罩的感觉,隐隐觉得,从前那些快活简单的日子,或许就此可求而不可得了。

“我这师弟,年纪不大,步履倒是十分的蹒跚”忽然前面一声揶揄,紧跟着便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余辽猛的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就见一座小小的草亭,虽然只是一座草亭,也收拾的极为雅致,正好建在一片竹林之中,亭中桌椅虽然简陋,却都是青竹所制,连竹子上青青的枝叶都还留着,想必都是才砍下不久的新竹。师姐陪着师父和韩爷爷坐在草亭里,正在喝茶,看来已经到了有些时候了。赶忙过来,思玉笑着指着自己旁边的一个竹椅道:“赶紧坐下罢,吃杯茶歇歇再走”。若是在半月前,余辽定然大大咧咧的坐下再说,但是现在,自己那惫懒的师父也就罢了,另外两人,一个是曾经统御千军万马,自己心中敬佩有加的韩元帅韩爷爷,另一个是自己朝思暮想,心有所属的思玉师姐,这如何坐的下去?

韩世忠看他扭扭捏捏,不住眼的瞧他和思玉,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哈哈一笑道:“辽哥儿不要胡思乱想,我还是那个跟你没甚规矩的老爷子,你师姐么……本来就没甚规矩,赶紧坐下罢,男子汉大丈夫,慷慨豪气,有甚怕的?”这边自己师父却自嘲道:“教不严,师之惰,我秃驴看破红尘,不晓礼法,徒弟却没学会,就算他是个大元帅又能怎样,还不是和你腌臜师父是一丘之貉,都是为老不尊的人?”一边思玉也大笑起来:“一丘之貉,师父这句话说的十分在理!”韩世忠却假嗔做怒瞪了一眼思玉道:“人家骂你爷爷你还说好?”余辽也不禁一乐,赶忙坐下,当即就有一个仆人上来给他斟茶,余辽这才发觉,这草亭外面,守候这七八个家人,个个垂手而立,面目恭顺。

韩世忠见那仆人给余辽斟了茶,这才说道:“去拿件换洗衣服来,给我这辽哥儿换上,再去牵一匹马过来,一会儿让这个哥儿骑走。”那仆人一声不语,静听韩世忠说完,自己退了下去。那仆人去了一会便回来,手中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恭恭敬敬的站在亭外几步远的地方。癞和尚笑道:“去后面竹林中换换,这一身血渍,人家还当你是出来踏青遭了劫来。”余辽当时红着脸,跟那仆人去竹林后换了身上衣服,只是脖子上的纱绢虽然已经被血浸透,余辽说什么也不肯换,那仆人也不勉强,拿了换下来的血衣径自走了。

余辽换好衣服再来到亭前,三个人见他一身干净衣服,脖子上却还缠着那染血的纱绢,当时韩世忠和癞和尚相视而笑,癞和尚道:“我说甚么来着?今天老货你又输给我一个东道,我且记下”,思玉却是脸色绯红,一声不吭,余辽情知方才他们必是说道这纱绢,自己师父猜中自己的心思,不禁脸上也是一红,心想这下可得罪师姐了,顿时心中一阵不安,刚想说句什么帮师姐化解一下尴尬,忽听前面路上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节奏甚是欢快,心想此地怎会有人在此吹笛,就听思玉讶异道:“有客到了,看来还不是一般客人。”

韩世忠与癞和尚听见笛声也是微微一顿,却也不以为意,只是言谈之中说的都是些禅理佛法,其他事情竟然一句不提,余辽心中惊讶,知道这笛声必然跟那些樵夫村姑一样,是这韩家爷爷预先留在路上的眼线,看来周围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在这韩家爷爷掌握之中,不禁满心敬佩的看了韩世忠一眼,又走到亭子里坐下。

果然不多时,就听一阵轻快的马蹄声响,一匹白马从小路上轻步慢跑而来,马上坐着一人,穿着一身素白长衫,手拿折扇,正是那第三旻,随后又是几匹骏马紧紧跟着,却只有那麹管家带着四个家仆相随,许郑二老却未曾跟着。

“咦!”第三旻正骑在马上左顾右盼,观看四周景色,忽然见这边草亭下坐着四人,当即一提丝缰,白马立时站住不动,第三旻从马上跳一拱手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料在此遇见前辈高人,荣幸之至,荣幸之至。”忽然看见余辽脖子上血迹斑斑的纱绢,惊讶道:“辽哥儿为何却身上带伤?”

余辽还不及答话,癞和尚却笑道:“这就是学艺不精的下场,人家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我这蠢徒弟还没来得及杀敌,就已然自损八千了,哈哈哈”,第三旻也是一笑道:“怎地如此不小心,麹管家,你去看看。”说着也不等几个人谦让,自己走进亭子来,身后一个家仆飞奔过来拿着一个锦缎座垫要放在一个空椅上,第三旻一皱眉道:“拿回去,一点儿也不知道清雅为何物!”那家仆毫不犹疑,立刻拿着座垫退了回去。

麹管家却走到余辽面前,用手揭开纱绢一看笑道:“辽哥儿不知练的什么功夫,锋利的紧呐,不过不为大碍,小伤而已,只是这般要命的武功,往后还是不练的好。”几个人心知肚明,只听那“锋利”二字,就知道这麹管家多少看出些端倪,只是没有说破而已。那麹管家说完,随手在怀中一摸,掏出一个小小瓷瓶来,拔开瓶塞,对余辽道:“辽哥儿,解下纱绢来”,余辽不知何意,却也依言解开系在颈中的纱绢,露出刀伤,麹管家将瓶口对着伤口,轻轻一弹,余辽只觉一股清凉沁脑的香气冲鼻而入,随即伤口上传来一阵蜇痛,刚要伸手去摸,麹管家立刻喝到:“不要摸,站起来敞开伤口行走几步,等我这和风散药力散入肌理,就不痛了。”余辽听麹管家说的郑重,犹疑了一下,起身在亭外来回走了几步,只觉得脖子上似乎被一阵凉风吹过一般,那原本火烧火燎的蜇痛感竟然真的渐渐消除,伤口处只觉到一阵清凉,果然一点都不痛了。

癞和尚坐在一旁看麹管家帮余辽治伤,等那麹管家说出和风散三个字,脸色微微一变,盯着麹管家却不说话,思玉却叫道:“伤口见血,最忌见风,你怎地还让他敞开伤口在这山风中行走?却不是个庸医?”韩世忠却止住思玉道:“药与药不同,这位麹管家既然让辽哥儿在敞开伤口,自然有他的道理,娃娃家不可乱说。”麹管家笑着对韩世忠一礼道:“韩大帅见的是!,此药只需不痛,就可包扎起来,过得两三日自然愈合”转头见余辽满脸惊异的走了回来,听见说要包扎,又要将那个纱绢裹住伤口,看了看那纱绢,又看了看思玉,脸上一笑,知道是小儿女情长之意,当时嗤的一声从身上青衫上撕下一条布来,对余辽道:“辽哥儿将纱绢收起,不用包裹的那么紧,只用这布包裹就好。”余辽听说,看了一眼思玉,红着脸将纱绢收在怀里,用那缕布条重新裹住伤口。

第三旻见麹管家帮余辽治完伤口,这才对韩世忠道:“当日庖丁楼相遇,对韩元帅颇失恭敬,冷光楼匆匆一会,惊骇之下不及赔礼,又不知韩元帅所居何处,不得上门谢罪,还望海涵!”

韩世忠一摆手道:“有什么海涵不海涵的,我如今不是元帅,只是个优游泉林,聊度余生的老人而已,第三家主往后再勿以此相称,听闻第三家主这几日遍游临安,不知道这地方景致比你那淮南如何?”

“这个么……”第三旻听问他临安景致,略一沉思道:“江南景秀半天下,西湖秀色半江南,临安若无这西湖,只怕逊色不少”

“嘻嘻”思玉听第三旻如此说,当时揶揄道:“果真如第三家主所说,这西湖占尽天下四分之一景致,我虽没出过远门,也知道这天下美景甚多,难道那许多地方,都比不上这一个小小的西湖么?你想跟我爷爷套近乎,就如此夸奖这西湖景致,你可知我爷爷却并非江南之人?”

“哈哈哈”第三旻看着思玉,眼中钟情之色一闪而过道:“思玉姑娘果然冰雪聪明,天下谁人不知韩元……韩老爷子乃是关西豪侠,只是我方才所说,乃是一个‘秀’字,天下景致,或奇或丽,或险或峻,或清或幻,雄浑则数嵩岳,苍茫则北岳为先,巍峨则泰山为冠,险峻必言西岳,灵秀则南岳衡山,其余磅礴如洞庭,浩淼若太湖,江河有奔腾之状,燕赵景如其人,多藏慷慨悲歌风范,岂能一字而概之?只是单论一个“秀”字,江南首屈一指,山水不大而隐万千气象,波澜不起却尽显水乡鱼米之乐,譬如这西湖,山川虽小,却也层峦叠嶂,虎踞龙腾,水面不阔,却也碧水涛起,如隐龙蛇。更兼这两堤杨柳随风,若仕女起舞,楼阁隐约,似瑶台仙境,若有扁舟一叶,钓竿一管,荡于菱叶藕花间,钓于晨风暮雨之时,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却不正是白乐天所云‘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第三家主果然了得”思玉听第三旻这一番话,眼中尽是敬佩之色,鼓掌大赞,余辽却呆坐一旁,心中一阵失落,这第三旻这才第一遭来临安,就能将临安景色说的如此隽美,自己在这临安呆了十数年,却连着第三旻话中的一句都说不出来,再看自己师姐看那第三旻的眼光里,尽是赞许敬佩倾慕之意,心底悄悄的叹了一声,摸着怀中的纱绢沉默不语。

“啧啧啧”癞和尚却似乎听的意味索然,啧啧有声道:“既然第三家主如此倾慕这西湖景致,倒也不难,你那第三家想来也颇有家财,就算无有,你这匹白马也值得几两银子,秃驴我与你做个中人,将这白马发卖,也不用再回淮南去做什么家主,就此地买上一座草屋,一艘打渔船,砍几根竹子就能做钓竿,逍逍遥遥在这西湖边做个打渔翁,就此度却余生,却不是好?”

“哈哈,大和尚见笑了”第三旻听癞和尚如此说,当时也自失一笑道:“我虽有此意,但家中琐事尚多,祖上留下的基业,纵然不能有所增益,却也不能轻易抛却,江南虽好,却非我今时今日所能留恋之地,不过这景致已经尽在我心里了,确实令人流连忘返,只待家事安顿好了,第三家举家迁来这临安,也不是不可以,到时候必与大和尚在这西湖边谈禅论道,共赏佳景。”

“师父!”癞和尚听第三旻如此说,刚想说话,那边思玉却娇嗔道:“第三家主原本是淮南人,哪能当即抛家舍业就来江南居住?况且这西湖景致,确实清秀,多少文人雅士到此都不免有所倾慕,第三家主又不像你是看破红尘,了生达命的人,自然不能免俗,哪里就有让人家当即住下在这里的道理嘛!”虽然思玉言语中有将自己师父小小的夸奖了一下,说那第三旻“不能免俗”,但座中人人都听的出来,思玉却是说那第三旻是“高人雅士”,暗暗却嗔怪自己师父有些强人所难。第三旻何等机灵的人,当时对着思玉一拱手道:“姑娘所说甚对,第三旻面对这江南秀美,确实难以免俗,不及大和尚多矣!”话虽如此,眼睛却直直的看着思玉双眼,那“秀美”二字咬的极真,思玉情知他是再说自己,当时含羞一笑,别过脸去。

余辽在一旁,如何能不看在眼里,顿时心中升起一阵绝望之感,伸手在脖子上摸了一下,突然心中涌起一丝后悔,当时自己手腕上若再加些力道,身死当场。或许还能让师姐对自己有所挂念,现在看师姐和那第三旻言来语往,隐隐有情愫暗生之意,这第三旻非但一表人才,容貌俊朗,而且文采斐然,心思机敏,跟自己师姐倒是颇为相似。自己虽然识得几个字,看过几本书,但只能于庖丁楼那些江湖豪士抬杠吵嘴,争一时口舌之利,如何能像第三旻这般出口成章,句句不离名人雅士,文绉绉的说话。若今日里是一场比试的话,自己已然在这第三旻面前大败亏输,头也抬不起来了。

他心中这般转着念头,韩世忠在一旁瞧得清楚,知道这哥儿此时心中必然沮丧万分,他与癞和尚早已看出来余辽对思玉倾慕之至,只是自己这个孙女脾气执拗,一早就言道婚姻大事只能由自己做主,绝不要什么三媒六证,韩世忠爱孙心切,自然由她。只是觉得余辽枉费心思,只怕为情所伤,心中也是十分慨叹。等到见他伸手摸颈上伤痕,眼中却闪过一丝漠然,心知不对,当时出声道:“辽哥儿,天色也不早了,速速回家去罢,让你家老泥鳅好好养伤,就说过几****去看他。思玉,去牵一匹坐骑来给你师弟,咱们也该回家去了,老夫平生,最不耐烦这般文绉绉的说话,多少事情都耽搁在其中了。”这最后一句,却是对着第三旻所说,思玉知道爷爷故意支开他,一脸不情愿的去牵马。

那第三旻却不以为意,眼中精光一闪笑道:“韩老爷子一生杀伐决断,最是爽快,自然听不得这般酸文腐语,只是三次相遇,都不能有所受教,不免遗憾,只盼改日有缘,再听韩老爷子教诲,到时绝无这等酸文腐语,必定还老爷子一个酣畅淋漓,麹管家,我们也回吧”说着也自起身,拱手作别,翻身上了白马,却不像来时那般轻步慢跑,两腿只轻轻一夹,白马就地窜出三丈远近,放开四蹄,泼风一般奔腾而去,这边麹管家几个人不敢怠慢,急忙追着远去了,韩世忠眼中全是羡慕颜色赞道:“好一匹良驹!”

思玉此时也正牵了一匹骏马过来,见那第三旻坐骑飘逸绝尘,定定的看着那白马所去的方向,脸上惊异中流露出一丝遗憾,等到那白马转过一片树林,再也看不见,这才牵了马过来,把缰绳递给余辽道:“快回家吧,若是到家不好养马,你只需放开缰绳,这畜生自然会走回来。”

余辽见师姐对第三旻已经有了留恋不舍之意,此时已是万念俱灰,听师姐说这马自己会走回去,呆呆问道:“不怕大街上被人牵了去么?”思玉噗嗤一笑,伸手在马臀上拍了一掌道:“哪个不长眼睛的敢随意牵了此马去?”余辽这才看见,那马臀上打了一个“韩府”的印记,临安中人,谁不知“韩府”是什么地方?自然也不会将这马匹偷偷牵了去,当即翻身上马,两腿一夹,这马虽不如白马神骏,却也是一匹良驹,当即撒开四蹄,疾奔而去。思玉这才转回身,指挥那些家仆牵马赶车,准备回程。

癞和尚见余辽骑马远去,走到韩世忠身边叹了一口气道:“我这蠢徒弟,脖子上的伤不碍事,这心里的伤,恐怕可就深咯。”韩世忠却是一笑道:“秃驴,你怎地忽然关心起这种事情来了,却不是要落个六根不净的罪名,难道你也曾有过这般儿女情长之时么?哈哈哈。”说完大笑着自去牵马,癞和尚站在原地,脸上浮起不易觉察的愁绪,抬头看了一眼树梢间一碧如洗的天空,却不跟韩世忠同路,背着手,径自从山路上离去。

余辽骑了那匹马,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尽是思玉和那第三旻的影子,心中突然涌出一股想大哭一场的冲动,手中一勒缰绳,止住马步,正好停在西湖岸边,此时已是夕阳时分,只见碧水深沉,晚空如洗,站了良久,只见远远的几只画舫摇过,一缕船中歌女的婉转歌声凭空传来,唱的却是唐时韩翃的一阕《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那歌女唱的甚是委婉悲切,余辽虽然不知这阙词的来历,却能听懂那歌中说不尽的落寞无奈之意,登时眼圈一红,眼泪滚滚而出。再听画舫中也传出几声醉醺醺的声音道:“妙、妙、果然绝妙好辞…。”余辽再也听不下去,当即转身飞奔上马,用力一抖缰绳,一路狂奔而去。

等到余辽赶回庖丁楼时,天色已然黑了,前门人生嘈杂,尽是进出的客人,余辽有心将这匹马放脱了,让它自己跑回家去,又怕此地江湖人士众多,万一其中有个把无法无天的,丢了这匹马对韩爷爷需不好交代,心思一动,骑马转到后门进来,将那匹马放在后槽养着,刚给马匹放上草料饮水,就见宰羊王三从前面过来,手里拿着一锭银子一抛一抛,满面喜色,余辽情知是前面客人打赏的,诧异是何等客人出手如此阔绰,那王三也看见余辽,脸色却是一变,赶忙将那锭银子藏了起来,余辽心中一笑,却大声喝到:“三哥,得了好处不分些与兄弟我么,庖丁楼哪有一人独吞打赏银子的事情,快快拿出来,见者有份!”

王三听余辽说要分银子,满面惊恐,脖子一梗道:“哪…。哪里有,这……这…。。这锭银子不是……不是……对,这锭银子乃是我自家的,不是那二老打赏的。”

余辽起先听王三那个“对”字,心中暗暗一阵大笑,心想这勒掯货定是见今日这锭银子大,想独吞,他也不是一心要分这银子,“见者有份”不过说笑便了,等到这王三说出“二老”两字,笑了一声忽然脸色大变,一把抓住王三道:“什么二老?你这银子是谁给你的?若不实说,我告知我爹,看不打折你的腿!”

王三听见“告知我爹”四字,当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辽……辽哥儿,千万不要告诉掌柜的,是我一时贪念,方才那常来的甚么第三家的两个老者,在前面拿着一张纸看,被我…。被我送菜之时看见了,我…。。我…。知道那东西金贵……原来曾见掌柜的……一把刀上有过,那…。。那二老见我神色有异,就…。就问我是否…。是否见过,还拿出一…。一大锭银子来,我猪油蒙了心,就告诉…。。告诉他们了……。既然…。。既然被你知晓……。就让…。就让掌柜的还了人家罢,不管…。不管多少银子……我在…。。我在庖丁楼干一辈子杂…。杂役,也尽…。尽够还了罢”

余辽顿时脑袋嗡的一声,如同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桶冰水一般,站在那里半天动弹不得,半晌回过神来,面目狰狞问道:“那二老人呢?你……你…。。如何见过那纸上的东西?”

王三见余辽面色突变,更为恐惧,浑身筛糠一般抖道:“那……那两个…。两个老者…。。不不…。老东西听完…。。听完就走…走了…。。那东西…。。我也…。我也是…。。有次…。。有次无意中撞见…。。撞见掌柜的亲自……亲自宰牛,就…。就…。见过一次……”

“啪!”余辽不等王三说完,心中已经完全明了,甩手给王三一巴掌,有心要痛打一顿,忽然想起此时就算打死王三也无济于事,当即呸了一声,发足狂奔,直奔父亲住房门前,也不敲门,一把推开门闯了进去。

余南山正躺在床上,忽闻异动,随手一翻,从床边翻起一根胳膊粗细的齐眉棍来,呼的一声往后抡去,就听一声“父亲”,手腕顿时凝力不发,这才坐起身来,看着余辽道:“何事如此慌张,难道……。”一句话没说完,看见余辽颈中伤痕,当时厉声喝到:“你去做什么了?颈中伤痕从何而来?”余辽见父亲问起颈伤,心知此时不是说此事的时候,急忙开口道:“父亲,那王三…。”

“住口!”余南山眼中尽是凌厉之色,一声怒喝打断余辽道:“就算天塌下来,你也先说你这颈上伤痕从何而来,快说!”

余辽从未见过父亲如此严厉凶狠,当时不敢在执拗,当即将今日发生之事一一讲了出来,说道自己因为怕师姐被韩爷爷处死,因此奋不顾身抢刀自戕,一面说一面偷眼看父亲脸色,却见余南山虽然面色极为恐惧,牙齿却咬的咯咯直响,眼中愤怒之情如火山将发,听到余辽说被师父救了下来,暴喝一声:“畜生!”,悬在半空的右手放开那根齐眉棍,对着余辽脸上一掌打下,这一下力道甚是沉重,余辽直觉眼前一黑,几欲昏晕,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口中尽是血腥味道,连脖子上的伤痕都被牵动,顿时鲜血泊泊渗了出来。

余南山暴怒之下一掌打的余辽跪在地上,也是一愣,再看余辽嘴边,颈上都是鲜血,直挺挺跪在那里,满眼尽是惶恐不解,心中一软,扑在余辽身上,死死抱住颤声道:“儿啊,你知不知道你这条命重于泰山?你若是一死,让我如何有何颜面独生于世,如何跟…。。跟…。。跟那些先人们交代?以后千万不可如此了,不管碰上何种事情,你永世都要记住,你不能死,更不能自戕,千万不能啊……。”说着竟然痛哭失声……

余辽此时心中也是惊诧莫名,自己这条命如何重于泰山?只是他从未见过父亲在如此暴怒之后又如此恐惧哀伤,似乎是真的怕他当时一刀毙命,心中又是激动,又是迷惑不解,泪如泉涌道:“儿子记住了,往后再也不敢了。”

余南山听见儿子这么说,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再看看自己身上全是儿子身上血迹,当时站起身来,翻箱倒柜找出金疮药和干净的白布来,手忙脚乱将余辽颈中伤口细细包扎了一圈,包扎之时指上运劲,在余辽喉下连连点指,再将白布裹好伤口,余辽起时不明其意,等到父亲在白布上用力之时,这才觉察到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疼痛,自己伸手用力在伤处按压,竟然毫无知觉,这才想起师父白日里说过的一句,父亲的武学并非从哪解牛刀谱上来,而是半路出家,当时一脸疑问的看着父亲,只觉事事都不可解,事事背后都有绝大隐秘。

余南山却丝毫不动声色道:“你不用看,我知道你师父今日跟你说了什么,我本身武学,对你有害无益,这解牛刀谱,虽然无用,却能让你学得一门求生的本事,杀牛宰羊的活路虽然说不上甚么大能耐,这世间却也少它不得,再加上我传你这一门烹制牛肉的方法,即便我有朝一日身死,你也不至于乞食街头。你但能平安无事,娶妻生子,粗茶淡饭过此一生,我便死也瞑目了。”

余辽正在一头乱麻中胡思乱想,听见父亲说“死也瞑目”心底一震,想起自己原本要说何事,当即将王三之事告知父亲,原想着父亲必然要有所举动,或者赶紧收拾东西,趁夜逃去,哪知父亲听完之后,起身端坐在床上,拿起那根齐眉棍,沉思不语,赶忙道:“那二老刚才已经离去了,我们这就收拾东西,且去其他地方躲避一时,等那第三家走了再回来也不迟。”

余南山摇摇头,满面慈爱看着余辽道:“我躲了二十余年,不愿再躲了,况且他们知道你是我的儿子,找不到我,倘若将来有朝一日找寻到你又怎么办?我不能给你留下这个绝大的隐患,今夜必然做个了断!你这就去吩咐前后人等,今夜早早打烊,各人都不准在楼内留宿,将前面柜上银子分发个人,如果明日看见庖丁楼照常开门,再来不迟,你也不要留下,带着短刀和那刀谱,连夜去找你师父和韩元帅,跟那些伙计一样,明日若开门,你依原回来就是。”

“我不走,我倒要看看那二老究竟有何本事。”余辽昂头道:“怕的甚,我父子二人,要死也要死在一处。”

余南山听余辽这般执拗,脸上怒气一闪而过,却道:“也罢,我知道你师父今天跟你说了许多,你必定心中迷惑不解,为父今天就告诉你便了”,说着站起身来,打开那道机关,对余辽道:“你去将那短刀和刀谱取来。”,余辽刚要从哪暗门而入,忽地站住脚,怀疑的看着余南山,余南山心知儿子心意,当时一笑道:“赶紧去取来,我不关门,在此等你。”余辽见父亲说的诚恳,当时也不再怀疑,脚步却甚快,急匆匆取了短刀和刀谱上来,余南山这才将暗门关起。

余辽手里捧着刀谱和那把短刀上来,一时也不知道是该放着还是该拿着,余南山却坐在床上,看着余辽,示意他过来坐在自己身边,这才拿起那把短刀,噌的一声将短刀抽了出来,看着这把寒光似水的短刀愣愣的出神。

“爹?”余辽此时心中颇为焦急,那王三走漏风声,二老得意而去,想必是召集第三家好手前来,此时虽然自己盼着爹能解开自己心中这些日子以来许多疑惑,但此时如何脱身才是正事,难不成真的父子二人齐齐死在那第三家手里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长生,从重瞳开始 道与天齐 读心残废师妹后,全宗门鸡犬升天 我在洪荒卖系统圣人都亏麻了 我都修魔了,你还想道德绑架? 西游,人定胜天,伐山破庙开始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综武:人在七侠镇,开局说书北凉 洪荒:金乌大帝,开局打劫三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