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甲申太子征途 > 23.天家父子

23.天家父子(2/2)

目录
好书推荐: 少女,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地牢天荒 唯我圣光 他自书中来 我和我的三国 地狱图鉴 未知的无知 触摸真相 神秘复苏 贵唐奸商

看着朱慈朗,崇祯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缓缓问道:“你年方十五,就要掌管财权、兵权?”

朱慈烺知道,崇祯的疑心病犯了,这天家父子,想来就非同寻常百姓;唐宋以来,君王对太子都多加防范,毕竟历史上有不少太子逼得皇上退位,甚至有弑父夺权的。

朱慈烺坦然道:“形势万分紧急,儿臣不敢再瞻前顾后,延误大事。”

崇祯看着朱慈烺的表情,研究了半天,发现儿子脸色一直平静,才说:“太子监国抚军,是太祖旧制,朝臣倒也挑不出大毛病。只是筹饷练兵,都需要时间,非一日之功,而这眼前陕西局面,你将如何面对?”

“节节抵抗,保存实力。就像人被毒蛇咬,先要防止蛇毒攻心,保住性命,然后再考虑如何拯救手足。必要的时候,为了保住性命,手脚也是可以断的。”,

崇祯脸色一沉:“你的意思,如果挡不住,陕西都不要了?那山西直隶是不是也可以不要了?如果陕西山西都失去了,京城如何防守?京城如果守不住,我们还退向向哪里?难道回到南京不成?”

朱慈烺瞬间想起后世的记载,崇祯在最后一两个月优柔寡断,丧失了南迁的良机,于是抓住机会说:“正是如此。万一事不可为,退守南京也不是不可以。当年祖宗设置南北二京,在南京设置守备朝廷,就是为了以防万一,给子孙留条退路。倘若真的到了那一步,也不枉祖宗所做的准备。”

崇祯连连摇头:“朕不能抛弃京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如果退到江南,死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朱慈烺亲耳听到这句名言,鼻子一酸,道:“父皇,江南乃是天下膏腴之地,筹饷练兵,都极为方便,万一退到南京,完全可以生聚教训,再整河山。”

崇祯扬起了脸,说:“父皇明白了,你若监国抚军,恐怕是一路败退,抛弃土地,最后逃往南方。你想过没有,这失地的罪名,你如何担当得起?身为储君储君,令名最为重要,一旦背上恶名,只怕会地位动摇,群臣都将不为所用,待父皇驾崩,你何以自处?”

朱慈烺耐心回答:“万一退到江南,绝不是为了划江而治、偏安一隅,而是为了积蓄力量,重建强军;然后必将率军北伐,收复中原。”

“没那么容易。”崇祯还是摇头:“自古以来,北伐成功者寥寥无几。太祖何等英雄,征战天下多少年,纠合四方精锐,可谓良将如云、谋臣似雨,才能北伐成功。你年方十五,不熟朝政,不识大臣,能有几分把握北伐成功?以朕御极十六年的阅历,也无成算。你虽然得祖宗庇佑,接连预见大事;但是练兵屯田等实务,还需要实际历练,并非凭借一点知识见解就能做好,更不能纸上谈兵。”

看到朱慈烺表情略显尴尬,崇祯接着转移了话题:“你坚信潼关必破?”

朱慈烺点头。

崇祯道:“朕看未必。这次闯贼猖獗,无非是侥幸得胜,孙传庭太大意了。如今退保潼关,若能坚守半月,等到陕西的民夫粮饷到来,未必不能守住潼关。唯一可虑的,只怕新败之兵,畏敌如虎,望风而逃。流贼终究是乌合之众,若有深沉敢战之将,终能破敌。”

朱慈烺算是明白了,崇祯一直存在幻想,一直在轻敌,总是盲目相信忠心、勇气是获胜的关键——这也不算大错,可问题是你凭什么认为对手——无论是建奴还是李闯——的勇气就不如官军呢?所以,崇祯才会急于求成,盲目催战,导致了严重后果。

朱慈烺进而考虑到:如果如愿整顿京营,会不会也被崇祯催战呢?看来自己今后的调门,也不能太高了。

崇祯竟然追问:“你还觉得潼关完全守不住吗?”

朱慈烺抬起头说,肯定地说:“这是儿臣的第四个预见。”

崇祯一下子沉默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割鹿记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杀了那个妖鬼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不想当COSER的女仆不是好揍敌客夫人 世子稳重点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我叔宋太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