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开元盛世 > 第475章 谢家进奏院

第475章 谢家进奏院(1/2)

目录
好书推荐: 余生有你皆浪漫 魔弹双枪 网游之海岛战争 飞鸢九天 农女福妃别太甜 超级无敌道长 极品捉妖系统 重生之八零攻略 战神媳妇有空间 战联之命运之轮

如今的高明,可不是当初在金銮殿上报信的少年了,年过弱冠,获字“光卿”,进士及第,入仕三年,要是真提起来,也是国朝首屈一指的“亲年才俊”了。

尤其原本狭长的双眼,还老爱学者谢直微微眯起来,再把脸这么一板,在威福自用的同时,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进的气息。

不过呢,高明每次回到平康坊,看着进奏院的这个牌匾,就是满脸的嫌弃。

倒不是“进奏院”三个字冲了他的肺管子。

进奏院这种机构吧,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只要是官封节度使、防御使、营田使……这类专门使职,并且有资格开府建衙的“节帅、德帅”,都有资格在西京长安或者东都洛阳设立一个,其主要的作用是三个:

一来,各地的节度使、防御使,包括谢直这样独特的盐铁使,每年都要上报治下的具体情况,到了长安,得有地方落脚。

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一年的十月十五,各地节帅、德帅,都要齐聚京都,然后在东月初一,参加大朝会之后,具体向朝廷上报情况。

这个程序,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冬集”。

不过呢,大唐幅员辽阔,设置节度使、防御使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边疆,真要是每一年都跑上这么一趟,天天也不用干啥正事了,全剩下赶路了,所以呢,朝廷根据实际的情况,要求各地节度使、防御使四年一来就行,其他的时间,派来使节觐见汇报即可。

无论是节度使亲至,还是委派使者,到了长安城,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完事情的,参加大朝会是一方面,汇报情况是另一方面,可别忘了,不是说你汇报完了就能直接回家了,还得等着朝廷那边的审核结果呢,这一来二去的,稍微一耽误,差不多就得过年见了……

这么一算,从十月十五之前抵达长安,到年前年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让这帮节度使住客栈,也有点不像话啊……

怎么办?

朝廷下令,允许节度使在长安城内置办房产,以为落脚便宜。

二来,各路节帅、德帅,要向朝廷汇报什么紧急的消息,仅仅凭借公文,怕是讲述不清,也需要在长安这边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专人负责,好在上报消息的时候,方便将公文上不方便说的事情,给说清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进奏院名称之中的“进奏”二字,就是从这个职能演化来的。

三来,向各路“节帅、德帅”传递朝廷的消息。

这些消息呢,包括朝廷的官方消息,以及进奏院一众人等私下里,通过或正规或不正规的途径,打听出来的消息。

说是情报机构吧,不合适,毕竟朝廷和各路节帅、德帅,跟朝廷之间,并不是敌人,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态势,至少在开元、天宝年间,是这样的。

不过呢,进奏院,也确实承担着为自家节帅、德帅打探消息的重责。

总之呢,进奏院就是联系各路节帅、德帅和朝廷之间的纽带,很是重要。

事实上,不仅仅淮南节度使在长安设置了进奏院,基本上每一个拥有使职的官员,都在长安城设置了进奏院,区别,只在规模大小而已。

前文提到的天子给安禄山的赐宅,严格来讲,并不是李老三给安禄山的私宅,而是天子赐给幽州节度使的宅院,让他当做幽州节度使在长安的进奏院的,只不过被安禄山这货倒腾成自己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