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漂流人 > 第五十六章 清君侧,驱胡虏

第五十六章 清君侧,驱胡虏(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之本宫最大 从零开始的乐园之旅 重生福妻有空间 钚龙永生 龙图风云录 盖世文尊 吾乃大奸臣 禅门异闻录 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 开局就血拼

“试思崇祯时景象,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毅宗德意,无异神皇。”

在历史上,崇祯命令陈洪范调各镇舟师驰援朝鲜的事实,在过了一百多年后才为朝鲜人得知。当时的朝鲜英祖万分感慨之下,说出了这番话,将崇祯皇帝的恩义与万历皇帝相提并论。

现在,通过李逸澜的讲述,这件事情才得以提前公布于世。

初次听到这件事,包括牧使李璌在内,在场的朝鲜人一时百感交集,感激、愧疚、自责、后悔等情绪,一起涌上心头。

有不少人甚至在心里想,如果当时能够在南汉山城多坚持一会,会不会就能够支撑到大明的援军到来了呢?

有学者当场便在人群中说道:“这是大明于我国的第三大恩啊!”

“此乃东援之恩!”既感动又激动的济州文人机会,率先给崇祯的这份恩情给命名了。要不是知道李逸澜接下来还有大事要说,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回去把这个大事写进自己的笔记里,传播于国内。

看到现场的情绪开始发生了波动,李逸澜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语气严厉地说道:

“大明之于朝鲜,有君臣之义,有父母之恩。而时至今日,贵国欲送明使于胡虏,背恩忘义,夷狄禽兽之名,乌可辞乎?”

“备边司郎官朴孝民、全罗道兵马评事张万尹,不仅不感念大明,反而恩将仇报,遣兵欲杀明使,古今天下,宁有是事?”

李逸澜说到这里,身后的士卒拿出两个匣子,里面赫然放着朴孝民和张万尹两人的首级!“如今,朴、张二人已然伏法,但王廷中仍有奸佞当朝,蒙蔽上听,以至于王上竟做出遣送明使此等决定。”

“奸臣当道,国运势衰,我大明乃朝鲜父母之邦,自然不愿袖手旁观。今日大明李逸澜,率济州义士起兵,所思有二。”

“其一为靖国难,替数百万朝鲜黎民扫清君侧,匡复正道。”

“其二为救天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此我大明太祖皇帝北伐檄!”

“胡无百年之运,如今不过二十余载,已显颓败之象。”

“我大明永历皇帝励精图治,已有中兴之象,而延平藩王奋战东南,意欲收复南京,此外昔日大明总兵吴三桂亦在厉兵秣马,欲起兵反正。”

反正此时消息闭塞,李逸澜便进行了艺术加工,把朱由榔,朱成功重新描绘了出来,此外还不忘记提一句本身就在蠢蠢欲动的吴三桂。

要是这句话能够传到少年康熙的耳中,说不定还能提前触发削藩剧情,挑起三藩之乱呢。

说完了起兵的大方向,李逸澜开始重点赞扬起济州人。

“济州民众,心怀大义,勇猛刚烈,却被人形容为风前细柳,故而轻视,实乃谬误。”

“昨日一战,济州百姓以血肉之躯,助明使歼灭三百贼军,忠勇足以扬名朝鲜,今日之后,诸君随我共举靖难义旗,则济州之名,可流传千古!”

这时,站在一旁的李璌也开口说道:“昨日一战,长了我济州士气,不日便将扬名国内。但同时也让奸佞蒙羞,如果我们就此罢手,必然遭到报复,此乃坐以待毙!”

李逸澜点头,大声说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向死而生!此话与济州百姓共勉!”

李逸澜和李璌两人一唱一和,准备将济州百姓都绑上自己的战车,李逸澜最后喊道:

“昨日混战中阵亡者,已被登记在册,家属可领银十五两,另有牧使府厚相抚恤。”

“而今日凡报名参军者,以及济州兵营中士卒,皆可先领银五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杀了那个妖鬼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不想当COSER的女仆不是好揍敌客夫人 世子稳重点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我叔宋太宗 和忍者恋爱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