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一百五十章 计破王国——皇甫嵩

第一百五十章 计破王国——皇甫嵩(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战后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皇甫嵩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皇甫嵩,出身在边地将门世家皇甫家,他的父亲皇甫节,是当时的雁门太守,为帝国驻守北方;他的叔叔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帝国安抚羌族,扬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为汉帝国一时之虎将,名闻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荣光,学武,是皇甫嵩所必须的,然学文,更好文,也说明了皇甫嵩与寻常将门子弟的不同,但,如其他官宦子弟一般,皇甫嵩开始时的出仕,也是较为顺利,举孝廉,茂才,仕途可谓一路畅通。

依靠着家族背后的实力,他的上位便是轻而易举的,然而,此时的皇甫嵩却拒绝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连当时汉帝国军方最有实权的太尉和大将军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并选择了拒绝,为什么?皇甫嵩为何要这样做呢?很多人为什么看不懂之后的皇甫嵩,其实,从这一点上看,皇甫嵩或许从来都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或者说,皇甫嵩的所为,或许从未是仅仅为了自己,拒绝了当时帝国所有实权派征召的皇甫嵩,却欣然应允了帝国皇帝公车的征召,并担任了帝国北地太守一职,何谓北地?帝国最靠近异族之地,而这,就是皇甫嵩的选择。

黄巾起义为祸九州,驻守北地郡的皇甫嵩首当其冲,同年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令其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部不足两万人的军队,出征黄巾。出征黄巾第一仗,对战长社,然而当此危急之时,右中郎将朱儁却是首战而败,整个汉帝国,顿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凝聚在了这个刚刚抵达长社的皇甫嵩,无他,如若皇甫嵩再败,黄巾军的锋芒将再无人可抵挡,汉帝国也就算是真的完了,而皇甫嵩呢?面临朱儁部的兵败,他无奈,毕竟兵少将寡,只得入驻长社城,而后,黄巾军波才部遂举大军围城,妄图一举歼灭帝国平叛军。

兵少将寡,又被人围城,情势危急如此,然皇甫嵩却也不愧为一代名将,如其对部下所言:“用兵之道,不在多寡,而在随势而动。黄巾军虽然势众,更携胜利之威,士气正旺,但是黄巾军毕竟只是一支刚刚才组建不久的军队,其无论是行军驻扎还是军队必备器械都是不太完善,更何况黄巾军所驻扎之地也多为草地,如若以火攻之,那么,当年战国时期田单用火牛计大破诸侯联军的奇功在今日便可重新出现了。”说做便做,皇甫嵩也很清楚,不能再拖了,帝国援军不知何时能到,而黄巾军的援军却是遍地都有,一旦等待黄巾军主力全部聚齐,那么,其部下这一万多人,便是必死无疑。遂于当夜,趁大风之际,派少量锐士在夜间出城纵火,一时之间,城外黄巾军驻地火光四起,黄巾军士卒本身就不是真正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对此情此景,更是大乱。于是,正如皇甫嵩所推算的那样,而后,发动总攻,如史书所记:“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只此一战,皇甫嵩在朱儁兵败,天下瞩目之际,以其孤军大破黄巾军波才部,一举将整个帝国失利的局势几乎彻底扭住,而其他各路平叛军便也在皇甫嵩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于黄巾军的全面总攻。汝南一战、陈国一战、阳翟一战、西华一战,逢战必胜,直打的黄巾军几乎无还手之力,很快,周围三郡便全部平定。可以说,黄巾起义之后的汉帝国,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生生的将这个本就该摔倒趴下的帝国,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来,平定三郡之后的皇甫嵩,紧接着又进军东郡,于仓亭一战,又杀黄巾军七千人,并生擒黄巾军大将卜己。然尽管皇甫嵩一路势如破竹,但整体上,整个汉帝国军队对黄巾军的作战却还是始终处于不利状态,尤其是汉帝国主力所属的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对黄巾军主力所属的黄巾军主帅张角的作战,相持了那么长时间,却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