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七十五章 论治之体——杨颙[yong]

第七十五章 论治之体——杨颙[yong](1/1)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杨颙,字子昭,荆州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先后担任巴郡太守、丞相主簿、丞相东曹属,深受诸葛亮的信任。杨颙在担任丞相主簿时,劝说诸葛亮不必越俎代庖,自校簿书,整日劳累,以致“上下相侵”,这样做最终只会空耗精力,一事无成,杨颙的话得到诸葛亮的肯定。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十分悲痛,并认为杨颙之死是蜀汉朝廷的一个损失。

杨颙,与他的族人杨仪居住在沔水旁边,蔡洲以西的徊湖,杨颙住在下徊,杨仪住在上徊,史书中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并不是太多,进入是蜀地后,担任过巴郡太守,后来成为诸葛亮丞相府中的主簿。在任主簿期间,诸葛亮曾经自己核对公文簿册,得知诸葛亮越俎代庖审阅簿书后,杨颙直接对诸葛亮说道:“治理国家是要遵守制度的,上下级之间不可互相侵犯。现在请让我来为您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在做一家之主时,奴隶负责耕种,婢女负责烧煮,鸡司晨,狗吠盗,牛负重,马远行。家中的事务井井有条,主人就能够悠闲从容,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现成的,喝现成的。然而,有一天他忽然决定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一个人来做,最终不但自己筋疲力尽,而且一件事情都没能做好。这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男女奴仆甚至牲畜吗?不是,这是由于他忘记了一家之主的规矩。所以古人说,坐着议论治国之道的是三公,站起身处理事务的是卿和大夫,邴吉看到路上横躺着的尸体不闻不问,却因牛的喘气而担心;陈平不肯回答皇帝关于钱谷树木的提问,说自有主管其事的官吏。他们是真正明白政务规则的人。如今您治理政事,却要亲自核对公文簿册,一天到晚忙得汗流浃背,这不也是忘记了规矩吗?”诸葛亮听完,也承认自己做得并不恰当。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杨颙的建议非常的正确,身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是非常没必要处理一些细小的琐事的,这样只会导致诸葛亮身心疲惫。诸葛亮治国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其实就是凡事亲力亲为,不肯放权,这种状况估计在蜀汉帝国中,有不少大臣都看出来了,但敢于当面劝谏诸葛亮的人没几个,杨颙便是难得的一位,他的话说得一针见血,诸葛亮也只能低头谢罪。

不过对于杨颙的劝谏,诸葛亮采取的应对之策只有八个字: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何以见得呢?《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中有一段记载便是明证:“宣王见亮使,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宣王曰:‘亮体毙矣,其能久乎?’”由此足见诸葛亮对于杨颙劝谏的态度。

后来,杨颙又担任了东曹的官员,负责官吏的选拔。杨颙去世时,诸葛亮哭了三天,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一是对当初杨颙的敢言进谏感动,二是为蜀国损失一个人才而悲痛。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HP哈觉观影体]穿越少女的社死现场 炮灰的人生2(快穿)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