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二十一章 陈氏诸将——张必先、欧普祥、陈普略等

第二十一章 陈氏诸将——张必先、欧普祥、陈普略等(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张必先,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定边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失败后,朱元璋进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朱元璋从建康出发,再次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常遇春想说降张必先,张必先拒不肯随,被西吴杀死,浔阳城因此失陷。

欧普祥,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黄冈人,以袁州降朱元璋。从徐寿辉起义,屡获战功,被封为元帅,领兵攻取江西诸郡县。攻克重镇袁州,占为根据地;并分兵取分宜、新喻等县,接着又下安福、上高等城。元政府派左丞大耳赤率兵赴蕲,镇压起义军,一度攻下黄连大寨,徐寿辉避入黄梅山中。由于他在江西屡战获捷,根据地不断扩大,大耳赤不得不率兵转攻袁州,蕲黄之围乃解。徐寿辉乃晋封他为左丞相、大司徒、袁国公。

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他以陈友谅悖逆不道,宣称不受陈友谅节制。朱元璋军攻取江西,他遣其子纳款归附,朱元璋命他仍统本部兵马,镇守袁州。

熊天瑞,湖北荆州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乐工出身,从徐寿辉起义,陈友谅夺权后,命他攻占临江、吉安、赣州等地,旋即封他为参政,守赣州统附近州县。及势渐盛,自称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陈友谅与朱元璋战于江西,他不出兵援助,坐视胜负。陈友谅败死,他出兵南攻广东,遇天雨而退。朱元璋派常遇春攻击赣州,他出降。未久,又投张士诚,及张士诚败,他被杀。

丁普朗,元末明教起义军徐寿辉部将,与邹普胜、丁普朗、赵普胜、傅友德合成天完政权四大金刚。后陈友谅设计以图谋不轨的名义除掉了赵普胜,丁、傅二人见势不妙转投朱元璋。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时为替结义兄弟赵普胜报仇,漏出了狂人本性,他在自己的船头树起七尺白布,上书八个大字“旁人不问唯诛九四”,因为传言陈友谅小名为陈九四,这意思就是说,老子只找陈友谅算账,无关人等都闪一边去。他率领自己的战舰冲向敌阵。此时正是朱元璋败退的时候,所以他的攻击带动了军队的士气,使得朱元璋能够撑到决战的时候。丁普郎却只是匹夫而已。他左冲右杀,不但无法接近陈友谅,自己还被团团围住。性命不保,却也相当悲壮,明史记载,他身受重伤,头已经掉了,人还拿兵器稳稳站立,陈友谅的士兵以为天神下凡。其他史料上记载,他是在被包围后,不愿做俘虏,自杀的。

陈普略,素称枭悍,绰号新开陈,领平章使。鄱阳湖大战时,与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均被烧死。

于光,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投降朱元璋。

吴宏,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饶州投降。

王溥,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建昌投降。

祝宗,陈友谅平章,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龙兴投降。后复叛袭洪都,万思诚、叶琛被俘,不降,为叛军所杀,后徐达收复洪都被杀。

张志雄,陈友谅麾下赵普胜部将,善战,号长张,尝怨友谅杀普胜。故龙湾之战无斗志,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安庆投降,尽告安庆城守详情,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安庆。

李明道,陈友谅部将,进攻信州时,被明将胡德济活捉。

曾万中,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吉安投降。

孙本立,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吉安投降。

彭时中,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龙泉投降。

康泰,陈友谅部将,袭洪都,万思诚、叶琛被俘,不降,为叛军所杀,后徐达收复洪都被杀。

梁铉,陈友谅部将,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时,以安庆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