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八章 孝恭皇后——孙氏

第八章 孝恭皇后——孙氏(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孙皇后,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宣宗即位之后,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宣宗废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

孙氏,祖先均是农民,父亲孙忠花钱买了个鸿胪序班的小官,后出任永城县主薄,据说孙氏的母亲去田里干活时,将她生在田埂上,当时有几万只乌鸦围住她,噪叫不停。孙氏小时候便以貌美如花、聪明伶俐闻名县城内外,宣宗的外婆彭城伯夫人正巧是永城县人,听说过孙氏的美色,时常进宫看望女儿张妃时,屡屡对女儿提起孙氏的貌美、聪明。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当时张妃正是为日渐成人的长子物色妃嫔,既然母亲十分中意孙氏,她又是家乡人,是个合适的人选,因此,张妃决定选孙氏入宫。当时孙氏只有10来岁,还未成年,明成祖命张妃将她留在自己宫中抚养,太孙完婚,选济宁胡后为妃,孙氏为嫔。

孙嫔婚后见到胡妃,心里非常不服气,她不仅比胡妃长得漂亮,为人处事也比胡妃灵活,乖巧,又是太孙外婆和母亲亲自选中的,且已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熟知宫中的情况和宫礼宫规,主客观条件都比胡妃优越,何况胡妃的出身也不比自己高多少,为什么当上皇太孙妃的是她,而不是自己。史书上没记载诏选胡氏为妃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孙嫔太过乖巧,心计太多,不够厚道,不够安分守己的缘故吧。

孙嫔岂甘心居于胡妃之下。聪明的她深知,一切关键在于得到太孙的宠爱,一旦太孙当上皇帝,自己只要没什么差错,就有代替胡妃的可能。于是,孙嫔一方面对胡妃恭恭敬敬,殷勤侍候,以免引起她的警觉,另一方面充分施展自己的魅力,百般讨太孙的欢心。婚后初期,太孙对胡妃和孙嫔一样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孙对孙嫔宠爱远远超过了胡妃。太孙是个喜欢享乐、玩耍的人,他才华横溢,精力旺盛。胡妃的端庄、淳厚、稳重,在他看来,不免有些呆板、拘谨,她常常生病,又总爱和自己讲些大道理,规劝这个规劝那个,和她在一起,时间一长便觉得沉闷乏味。

宣宗即位,他想册孙嫔为皇后,但胡妃是成祖所立,又为母亲喜欢,出于理智,他还是册胡妃为皇后,孙嫔为贵妃。孙贵妃这时已为宣宗生下一个女儿,她很清楚自己在宣宗心中的份量,现在成祖、仁宗都去世了,虽然军国大政仍要禀报张太后,但宣宗是大权在握的皇帝,自己不用再把心思深藏,该是采取切实措施的时候了。

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孙贵妃撒娇地对宣宗提出一个要求,即要宣宗赐她一枚金宝,改封号为“皇贵妃”。孙贵妃的这个要求违背了礼制,宣宗不免为难,但一看到孙贵妃那千娇百媚的姿容,宣宗决定为她破例一次。于是,宣宗到清宁宫中去请示母亲,张太后起先不肯,但架不住儿子的多番请求,只好答应。宣宗下诏封孙贵妃为皇贵妃,赐她金宝,这样孙贵妃和胡后一样,拥有金宝金册,称呼都有一个“皇”,与胡后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宣宗接受过嗣君的系统训练,即位以后,在母亲张太后和几位重要大臣的辅佐下,将朝政治理得有声有色,对此宣宗颇为自得,自我感觉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年过三十尚未生子,作为皇后的胡氏还“不识时务”屡屡在宣宗面前说些“不要安于享乐”,“要把精力多放在朝政上”之类令他十分反感的话,因此他下决心废掉胡后,孙贵妃摸清了宣宗的心思,不失时机地向宣宗挑明自己想当皇后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共同谋划废掉胡后。

宫中传出“孙贵妃生皇长子”的特大喜事,对此,史书上明确指出:这个皇长子决非孙贵妃所生,而是“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没有宣宗的支持,孙贵妃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样做,因此,“孙贵妃生皇长子”是宣宗和孙贵妃合谋的第一个结果,皇后胡氏蒙在鼓里,而生下皇长子的宫女从此下落不明。皇长子出生第八天,一些朝臣即揣宣宗之意,纷纷上表请立为皇太子,胡皇后为大势所迫,也只好数次上表请早定国本,早已成竹在胸的孙贵妃却惺惺作态,虚伪地表示:“皇后病好了,自然会有子,我的儿子怎么敢在皇后儿子之前立为太子呢”。宣宗则迫不及待了,册封仅仅四个月大的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夺取后位指日可待了。

尽管孙贵妇已“具备”了做皇后的必要条件,但更换皇后是件复杂的大事,明朝自成立以来还未有过先例,况且“宠艳妃废元后”一向为道德舆论所抨击。宣宗是个做事很周密的人,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他一边在宫中大肆制造胡皇后失职、孙贵妃有德的舆论,一边频繁到母亲宫中争取支持。张太后并不喜欢孙贵妃,她曾抚养孙贵妃多年,对孙贵妃的本性十分清楚,但孙贵妃倒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对胡后也是恭恭敬敬,胡后生病她总是殷勤照顾,而胡后虽然不错,毕竟未生出一男半女,确实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皇帝坚决要废她,硬要阻拦不是个办法,于是张太后建议宣宗倾听几位重要辅臣的意见后再作决断。

一天,宣宗召见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对他们说:“朕年过三十还没有一个儿子,现在幸亏孙贵妃生了儿子,自古以来都是母以子贵,只是中宫不知该怎么处置”说完,举出胡后的几件过失。杨荣早已知道宣宗的心思,于是带头表态:“凭这几件过失就可以废胡后了。”宣宗又问:“废后有先例吗”蹇义回答说:“宋仁宗曾降郭后为仙妃。”其实宣宗是明知故问,旨在提醒这几位大臣,废后古来有之。夏原吉和杨士奇始终没有说话,宣宗不满,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杨士奇才开口说:“臣对于皇后,就象儿子事奉父母一样,胡后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她的儿子,哪有儿子议论废母的道理。”委婉地表示对废后的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