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三十九章 “三杨”之一——杨寓

第三十九章 “三杨”之一——杨寓(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杨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的盛转衰,后因子致仕,不久忧虑而世,赠太师,谥文贞。

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朱棣选拔他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僚,于是他和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了难得的师友之缘,朱棣即位之初,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争夺皇太子之位,后来几经周折,才确定长子为皇太子。

在这场争夺皇太子之位的争斗中,杨士奇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但他采取了灵活的策略,由于次子的谗言,有意找寻皇太子的过失,向杨士奇询问朱高炽的情况。杨士奇并不执意为皇太子辩解,只是说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庙,祭物、祭器皆亲阅,并举例说:“去年将时享,头风作,医言当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莅祭。’左右请代。斥之曰:‘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亲祭。祭毕,汗遍体,勿药病自愈。”同时还总结说:“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无意中表彰了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结果在卷入争夺太子位的大臣中,处境较好,虽被牵连下狱,但很快被释放,不像解缙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从而顺利地度过了自己从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杨士奇与仁宗皇帝关系极为融洽,朱高炽特地赐给杨士奇及杨荣、金幼孜和夏原吉每人一颗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杨士奇可以用此印密奏关于贵族甚至皇族胡作非为的案件,拥有了皇帝赐予的特权,对于及时有效地揭露贪污腐化、改善政治风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李庆建议朝廷将军队所属多余军马给予地方官吏,杨士奇上疏反对,朱高炽为了不使他过多树敌,故意没有批准杨士奇的奏折,而借陕西按察使陈智上奏的机会驳回李庆的建议,君臣的相得由此可见一斑。

杨士奇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力促使朱高炽,变成一个开明有为的君主,朱高炽监国时,御史舒仲成曾得罪过他,他即位后便想将其治罪。杨士奇认为这样做,将使言官不敢说话,朱高炽于是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大理卿虞谦、大理少卿弋谦也因上疏言事得罪朱高炽,由于杨士奇的调解才没有获罪,言路因此得以畅通,下情得以上达。

朱高炽即位后,许多文武大臣歌舞升平,杨士奇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居安思危,看到“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的社会现实,朱高炽甚为感激,特地创制了“杨贞一印”赏赐给他,朱高炽去世,杨士奇成为首席顾命大臣。

“三杨”中,杨荣以才识见长,做事果断,精通边防事务,曾随朱棣远征蒙古,但生活作风比较奢侈,边疆的将官经常向他行贿。朱瞻基知道后,私下召见杨士奇,问他对此有何看法,杨士奇认为对于边防事务,杨荣比自己精通,所以不要因小过怪罪他,朱瞻基微笑着反驳说,你还为他辩解,他可是经常在我面前指责你的短处。杨士奇马上说:“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明确恳求皇帝以对待自己的宽厚态度对待杨荣,不久杨荣得知了这一消息,非常惭愧,自此两人便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友谊,关系甚为融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