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十七章 老当益壮——萧授

第十七章 老当益壮——萧授(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萧授,字安民,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杨柳街石灰巷人,明初将领。

萧授,自出生始就生活在动乱的社会年代,艰难地度过幼年、童年,深刻地感受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流离失所的疾苦,亲身体会到人民对安定的渴望。遂以自己的字“安民”为夙愿,暗下决心,要为人民的生活安定贡献毕生精力。二十四岁的萧授应试中江西武举,在与元残军征战中初露锋芒,敕任湖广省云梦县协台,后调任南移湖广省岳州府华容县任副守备。

洪武年间,编入南征军,随元帅傅友德南征入黔,时年二十七岁。当年,明庭置贵州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领一宣慰司、一州、一县、八府、三十九长官司。萧授领安顺军民府十二营长官司长官职,驻兵习安。当时明庭的主要军事目的,在于追剿向北逃窜的元朝残余势力,南征主要出于巩固后方、解除后顾之忧的政治目的。所以,颁布了“延用南方元朝土司、土官,对其进行教化、使其归顺。瞑顽不化者才施武力”的“土流并治”、“改土归流”优抚方略。在这社会、政治、地域等各方面都与萧授的夙愿相吻合。

由于萧授的主要思想是使人民安定,其对明庭的“土流并治”方略施行格外有方,社会效果显着,民间对其则以“安民将军”尊称,军、政界仍以萧授纪实。萧授以抚为主执行明庭的“土流并治”方略,稳定了土著,安定了社会,工、耕发展,效果显着,升正千户。

已升武德将军的萧授于朱棣“靖难夺位”的惠、燕之争中举兵附燕,燕王朱棣攻陷南京,明惠帝朱允不知所终,朱棣登基,萧授升明威将军,时年四十七岁。朝政清明,进入“永乐盛世”,明庭更定屯守之数:“临边险要处、地僻处、输粮艰难处,带兵百人屯田者委以百户;三百人者委以千户,五百人以上者委都指挥提督之”。“垦荒归已,永不起科”的特别优惠方略。鼓励在无战事的和平环境下,官兵开荒屯田。从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军屯田、军转民,开发贵州蛮荒的农垦运动,萧授遂屯田于陇格支,就此定居。萧授因在“土流并治”中优抚得当,在“改土归流”中平叛战功卓著,官升至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佥事,上皆令:“授充任镇守湖广、贵州总兵官”,时年63岁。

宣德年间,镇远、邛水蛮银总作乱,萧授遣亦溪硐长官杨通往抚,银总杀杨通,萧授调沅州、辰州诸卫一万四千兵往剿,会师于清浪卫,杀银总,乱平。平越贼叛,萧授派祝贵往抚,祝被杀,再派指挥张名带兵往剿,贼破、斩其酋。乖西、巴香、昆聊阻比诸寨恃山险箐深。四出攻击、抢劫他部,抢财物、掳妇女、发民琢、杀官军……。萧授遣都指挥苏保、宋斌带兵攻破昆阻比寨,诸路穷追诸蛮贼至老巢,斩叛首数十人,诸贼慑授威,归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