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十章 《南斋摘稿》——魏骥

第十章 《南斋摘稿》——魏骥(1/1)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魏骥,字仲房,号南斋,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明代名臣、学者。举人,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参与纂修《永乐大典》。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常寺少卿、行在吏部左侍郎等职,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改礼部左侍郎,以年老力衰请求致仕,遂改南京吏部侍郎。“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家居二十余年,病逝,年九十八,获赐谥号“文靖”。有《南斋前后集》、《松江志》、《水利事实》、《水利切要》、《理学正义》、《南斋摘稿》等。

魏骥,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任内,学生有成就者众多。不久,魏骥奉调应召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书成还任,被荐为太常博士。由吏部尚书师逵荐为吏部考功员外郎,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

魏骥以年老力衰请求致仕,遂改任南京吏部侍郎,期间,曾两度典试江西。“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魏骥居官清正,不徇私情,对赠送的特产、珍宝之物一律拒绝。在吏部,有一进士同官已许之放缺,魏骥不予认可,有罪犯王纲,恶逆当杀,官员为其保释,魏拒请托,依法定刑。

景泰年间,年事已高的魏骥因为告老退休来到北京,当时的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乘机向魏骥说:“先生虽然位居尚书的官位,但因为远在南京,却不曾在朝堂上站立过,望您稍候一时,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件事就交由我们来办。”魏骥义正词严地对陈循说:“你作为朝廷的首辅大臣,应当为天下的人向朝廷进荐贤才,不得偏私于自己的老师。”回来后他便对人说:“他把朝廷的公事当作一己的私事,将来不会有好结果。”陈循便惭愧离开。

魏骥告老还乡后,在家居住20余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为解乡民水患之苦,多次向当局提出修水利,还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股堰、单家、曹家等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闸。为禁止富豪争相围湘湖为私田,魏即呼吁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疏浚湖身,修筑涵闸,使湖中蓄水增多,仍保湘湖周围农田防旱防涝之利。

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问,赐羊酒,并命地方官每月供米三石,使者未至而魏骥已病卒。逝世后,钦赐祭葬,谥号文靖。乡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在湘湖跨湖桥东南岸的湖山村徐家山坞修筑有雕像护卫的墓葬,今尚有部分保存。

魏骥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文章醇朴典雅,诗则不求雕饰,自然隽永。求文者不绝,篇章之富,山刊版刻,几遍天下。其孙婿洪钟为其文集作序时称“公为文,一本诸性情所发,初不事雕刻,务奇巧。”有《南斋前后集》、《松江志》、《水利事实》、《水利切要》、《理学正义》、《南斋摘稿》等。

目录
新书推荐: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