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三十一章 弘治臣将——潘荣、章格等

第三十一章 弘治臣将——潘荣、章格等(1/2)

目录
好书推荐: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残汉虎胆 大唐黑脸神 重生之我真的只想当暖男 斩剑兵卫忍风帖 愿冥域与你同在 破界之重生异界 不会现在没人玩QQ农场了吧 佚名亦无年 幕后黑手从血族始祖开始

潘荣,字尊用,号疏庵,漳州龙溪县人,明朝大臣。考中进士,出任吏部给事中。景泰初年,迁右给事中,出使琉球,迁都给事中。历任南京太常少卿、户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户部左侍郎,累迁南京户部尚书。孝宗即位,以资善大夫致仕,病逝于家中,时年七十八,获赠太子太保。

章格,字韶凤,号戒庵,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人,章律兄。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刑部郎中,擢广东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遣返被风飘至香山至琉球人,转云南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擒上杭盗魁,减漳、泉赋役之繁重者,晚年致仕,登山泛水以自适,年八十卒,赐祭葬。

张悦,字时敏,号定庵,松江华亭,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成化中出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校,迁四川副使,进按察使。弘治初迁工部右侍郎,转吏部左侍郎,屡上言请修时政。迁南京右都御史,改南京吏部尚书,转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加太子少保,操行清谨,执法不阿,有《定庵集》。

张锦,字尚絅,陕西岷州卫人。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录囚山东,赈真定诸府,皆有名。累迁大理左右寺丞、右少卿,未几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劾罢中官、武将之不职者,请立万全左卫、龙门卫学及定天下武学岁贡额。弘治初开刑部左侍郎,安定候柳景有罪祈免,锦不为所动,论之如律。后以疾致仕。

张颐,字养正,其先祖为直隶江都人,后占籍山西太原。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升修撰,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汪直北征,颐曲意意奉迎,遂以军功转左,寻升工部右侍郎。汪直败后被劾致仕。

张岫,字九云,山西安邑人。进士,授监察御史,升嘉兴知府,改开封府,政尚严明,受知吏部尚书王恕,升山东参政、河南右布政使转左,未几升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后因用刑苛刻被令致仕。

张蓥,字廷器,直隶华亭县人,进士,景泰初授监察御史,历江西副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父丧服除,起抚河间为南京兵部尚书,卒于任,年七十一,赠太子太保,谥庄懿。

张琦,字君玉,明代中期鄞县人。先后在南京大理寺和福建兴化任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的爱戴。张琦任兴化知府期间,一面着力修建学校乡塾以改善当地文化不发达的状况,另一方面他陶醉于秀美的山水林泉,创作了许多清新飘逸的诗词,被当地百姓称作“文章太守”。

张鹏,字腾霄,直隶涞水县,进士,授御史。因劾石亨、曹吉祥而获罪,被戍辽东铁岭卫,复戍南丹卫。宪宗立复原官,擢福建按察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参与镇压大藤峡起义,其冬还理南京都察院事,改督漕运,兼抚淮,扬四府。仍还南京都察院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召任兵部右侍郎,成化迁左侍郎,进尚书,加太子少保,致仕。

张恋,字来瞻,号秀峰,直隶兴济人。孝宗敬皇后之父。拜督府同知,弘治三年封寿宁伯。立皇太子后进候。峦起诸生,虽贵但能敬礼士大夫。

张瑄,字廷玺,号古愚,晚号安拙翁,又号观庵,江浦人。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景泰时迁吉安知府,擢广东右布政使。成化初征大藤峡徭民起义,督饷有功,转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改抚河南。迁南京刑部侍郎、尚书。被劾闲住。孝宗立复官,再致仕。

张淮,字邦镇,河南襄城人,进士,历山阳、芫湖知县,升监察御史,调四川雅州判官。升江西按察司佥事、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进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

陈道,字德修,一字德政,号南山,直隶盱眙人,进士,授吏部主事,调南京刑部,历员外郎、郎中,升金华府知府,有治绩。弘治间累升江西右参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疏陈河南地方利病,多见准行。召为刑部右侍郎,寻转左,升南京右都御史,进南京刑部尚书。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有《南山类稿》。

陈桓,直隶泰州,袭泰宁候爵,任五军营左掖管操。改练武营管操,兵部荐为将才,命挂印,充总兵官镇守宁夏。回京四年开始管操五千营。

陈俊,字时英,号愚庵,福建莆田人,进士,除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两广。成化初,擢南京太常少卿,召拜户部右侍郎,善理钱谷之事。历吏部左、右侍郎,后拜南京户部尚书,寻改兵部,参赞机务,后改任吏部。致仕,加太子少保,卒,年七十,谥康懿。陈俊诚心体国,识大体,负德望,为一时名宦。

陈繗,海南琼山苍原人,毛澄榜进士,翰林院检讨。

陈音,字师召,号愧斋,莆阳涵江人。进士,历官翰林编修、南京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掌院,官至南京太常寺卿,以文章气节名世。

陈锐,直隶合肥人,平江伯陈豫之子,袭伯爵,坐营管操领。镇守两广,充总兵官。改镇扬州兼督修漕河。弘治初提督京营操练,兼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保,协同刘大夏治张秋运河,以功进太保兼太子太傅,加太傅。充总兵官统京或兵前往大同防御鞑靼,无功而返,被夺俸闲住。

陶鲁,字自强,玉林人,陶成之子,边疆名臣。曾身兼湖广布政使、广东按察副使,并治广西兵备,权力及于三地,故被时人称为“三广公”。

刘岌,字凌云,四川涪州人,进士,授吏部验封主事,迁郎中。累官至太常卿、礼部尚书仍掌太常寺事。为宪宗所宠,加太子少保。

刘震,字道亨,号励斋,江西安福人。进士,授编修,升侍讲。升右春坊大谕德,管国子监司业事。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性格刚毅,精于经学。为文敏赡雄健,不袭陈言。著有《双溪集》。

刘瑀,字汝器,直隶蠡县人。进士,授监察御史,擢知苏州府,升山西右参政,以事降知四川保宁府。未几仍还职,历升山西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刘敷,字叔荣,江西永新人。进士,擢南台监察御史,历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平靖州苗民起事。成化十五年致仕。后复起拜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刘宣,字绍和,江西安福县人,进士,景泰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授编修,景泰七年修《寰宇通志》成进修撰。充经筵讲官,进春坊右谕德,进南京太常寺少卿,进本寺卿,掌国子监事,召为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进南京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七。刘氏生性耿介,谙熟礼仪典故。著有《冲澹集》。

刘昭,字克明,陕西邠州人,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升通政司右参议,升左通政,升工部右侍郎,升尚书,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寻被弹劾,被罢太子少保致仕。其在工部最久,崇尚节俭,才能亦为时人所服。

刘珝,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人。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病逝,谥文和。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晚年致仕还乡,事亲尽孝,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爱新觉罗·妥罗,充善长子,努尔哈赤四世伯祖。成化年间,建州三卫经明军围剿后,经济十分残破。明朝授妥罗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同知。他率部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反对女真部饶边,坚持与明朝保持良好的关系,明朝晋升他为建州左卫都督。

王继,字述之,号樗庵,河南祥符人,进士,授监察御史,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副使、山西按察使、福建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召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升户部左侍郎,督理南储,出纳有法,进尚书,未几改南京刑部尚书,转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王克复,字师仁,福建福清人。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明习法律。累迁江西布政使,时江西讼纸堆积如山,克复一日判完,时称“王一火”。官终南京吏部侍郎。后致仕。历官以勤慎著称。

汪谐,字伯谐,浙江仁和人。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成升修撰。秩满升右谕德。预修《续资治通鉴纲目》成升右庶子。弘治初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充《宪宗实录》副总裁。升礼部右侍郎兼学士,未几致仕。

王霁,字景明,直隶上海人,进士,拜南京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屡办疑案,有能声。迁黄州知府,有治绩。迁广西参政、江西按察使,进太仆寺卿,条陈马政十事,宿弊为之一革。迁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筹集粮银赈济灾民。召拜大理寺卿。

王道,字世用,直隶蠡县人。进士,初授行人,升户部员外郎,进郎中,升山东右参议,分守辽阳督理边储,导升劝农参议,迁湖广左参议,再升山东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弹劾宗室扰民者,被杖。

王诏,字文振,真定赵州人,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迁都给事中、湖广右参政,再升右布政使。转贵州左布政使,其冬,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支弊政之不便者。弘治四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未及上任,卒年八十四,有《谈录》行世。

李介,字守贞,改字守正,号贞庵,山东高密人,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巡盐两浙,还掌河南道事。以四方灾伤,陈时政数事,多采用。直言敢说,遇不平事,辄率同官论奏。九载满,擢大理寺丞,进少卿。弘治初,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历兵部左、右侍郎。鞑靼小王子犯大同,命兼左佥都御史往督军饷,并大修戎备,察核官田牛具钱还于军,以其资偿军所逋马价,边人悦之。先后条上二十余事。

李嗣,字克承,广东南海人,进士,历南京户部主事、郎中、迁金华知府,升浙江右参政、福建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府。后升为户部右侍郎,寻转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整理两淮盐法,以余盐补充正课,盐法为之一变。居官三十余年,箧中只有白金数两,田园无增,时称其清介。

李应祯,长洲人。举会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弘治中为太仆少卿。博学好古,篆、楷俱入格,真行草隶,亦清润端方,如其为人。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学为明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人有求者多怒不应,以故传世少。

李昂,字文举,浙江仁和人。进士,授工部主事,升知青州,开垦荒田,赈济饥民。擢福建左参政,累进右事都御史巡抚江西,征讨农民起义。改督漕运,开康济等河,浚安平河诸源。谙练时务,通达经典,晚尤工诗词,有文集及奏议。

李敏,字公勉,河南襄城人,进士,授监察御史。天顺初年,奉敕抚定贵州苗民起义。成化初年,官迁浙江按察使,再任湖广同职,后历山西、四川左、右布政使。升监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率军修治垣堑,击退鞑靼。召为兵部右侍郎,逾四年以病归乡。河南饥荒,上言救荒数事,复召以左副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改督漕运,寻召拜户部尚书。李氏巡抚大同时,见山东河南转饷道远,耗费巨大,遂建言除岁支外,番令输银,使军民两便。李氏还极言革除皇庄,还田于民,为世人所称。得病致仕,卒,年六十七。赠太子少保,谥恭靖。李敏为人谨厚,家居时曾于县南紫云山建书院,聚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为乡人所赞。

李衍,字文盛,直隶隆庆州人,进士,授兵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成化初升河南右参议,转四川松藩右参议,迁河南右参政,转东西右布政使,未几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再擢为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总督三边军储兼赈济饥民,回京升尚书总督京仓,成化末致仕。性直爽,所至以严见称。

李益,字景贤,陕西长安人。进士,授监察御史,历升湖广酋按察副使、山东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粮储,进南京户部左侍郎,后引疾致仕。

李广,以符箓祷祀蛊惑孝宗而得宠,因成化间例矫旨授传奉官,四方争纳贿赂。又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以万计,且造私宅,取玉泉山水环绕之。户部主事胡爟、祠祭司郎中王云凤、给事中叶绅、御史张缙等皆上言弹劾李广之罪,请斩其首以弭天灾,语尤激烈。孝宗对李广仍宠信不疑。李广劝李宗在万岁山修健一个毓秀亭,说是可以消弥灾异,但亭修成,幼公主死于病。乾清、坤宁两宫又发火灾。太皇太后因此大恕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李广闻知,因惧怕饮鸩而死。二十一日,孝宗应司礼监太监蔡昭之请给予李广祭葬和祠额,大学士刘健等上言说:内宦官原无祠额祭葬。近年以来,虽或有之,乃奖善褒功之意,实非常典。今李广之死,罪恶盈贯,万口称快,必正其罪以为奸邪不臣之戒。孝宗不得不取消了赐给祠额的诺言,但他对李广仍念念不忘,暗想李广家中可能藏有珍贵奇异之书,可以有助他长生修炼之用。于是遣中使到李广家中搜寻,结果发现了李广贪赃收贿的记事本,上面记录了文武官员送的黄米、白米各千百石的数字。孝宗不懂其中奥秘,说自己曾去过李广家,其家仓库不大,装不了那么多粮食。左右告诉他黄白米是金银的隐语,孝宗才恍然大悟,令即行撤查那些行贿的官员。然而行贿的官员大有人在,包括公、候、伯、总兵、都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京官和地方官,他们连夜到寿宁候张鹤龄家求解,遂不了了之。众言官就此事数次上奏,请惩治奸臣,孝宗终不能用。

李蕙,字德磬,直隶当涂人,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成化十八年升江西布政司右参议,招抚饥民,力杀因饥起事者。升右参政,景升山西左右布政使,有治绩,为士民所称。弘治六年升右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寻转左,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凤阳四府。再传升为右都御史,总督巡抚如故,有《萃英集》。

米鲁,沾益州土知州安民之女、普安司土判官隆畅之妻,因犯事被隆畅逐,遂居其父家。筑三寨,名其所居之寨曰“承天”,自号“无敌天王”,出入乘黄纛。镇巡等官接受米鲁之贿赂,为其请宥。孝宗诏令其进讨,一定要捉住米鲁。总兵官曹恺与巡抚钱钺、中官杨友发诸卫及土兵一万三千余人分道征讨,被米鲁大败,都指挥吴远被虏。诏命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兼左副都御史,提督军务,率兵征讨,王轼兵未至,杨友等议招抚,米鲁扬言愿降,暗中派大兵攻普安、安南城,并断盘江之道,以挡住明军。又劫持杨友,杀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及都指挥数人。王轼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军八万人,会合贵州之兵,分八道征讨,追过盘江,杀米鲁起事者四千八百余人,破寨千余。

童轩,字志昂,江西鄱阳人,进士,授南京给事中,进都给事中。成化初调浙江寿昌知县,升云南按察司佥事,提督云贵学政。召为太常寺少卿,掌钦天监事,升寺卿,致仕。复起为太常寺卿,仍掌天钦监事。升右副都御史提督四川松潘军务,兼理巡抚,弘治四年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七年升尚书,十年致仕。工诗、书、通天文历数。著有《清风亭稿》、《纪梦要览》、《枕肱集》。

强珍,字廷贵,沧州人。进士,授泾县知县,擢御史,巡按辽东,奏巡抚陈钺之罪,汪直乃遣锦衣卫千户萧聚逮强珍至京,严刑拷打,谪戍辽东。汪直败后复官,后致仕。弘治初起为山东副使,擢大理少卿,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改南京右通政,寻以母老致仕。

边镛,字克振,任丘人。景泰年间举人,选授御史征建州有功擢南京通政司右参议,迁南京大理寺右少卿,召为通政司右通政。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在大同设伏击败鞑靼,迁左副都御史,上时政十五事,多见采纳。改南京刑部右侍郎,被劾致仕。

盛颙,字时望,无锡人。进士,授御史,以劾曹吉祥违法事出知束鹿。成化初擢知邵武府,调延平,以治绩闻。累迁陕西左布政使,进三边多警,灾伤频仍,颙悉心筹画,军民以安。召为刑部右侍郎。值山东饥,改左副都御史往巡抚,举救荒之政,推选九则法,黜暴除苛,民甚德之。致仕,卒,年七十五。

继晓,江夏僧人,本姓黄。成化中以秘术借梁芳之而得宠于宪宗,授僧录司左觉义,进右善世,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诱宪宗耽于佛事,建大永昌寺于西市,逼徙民居数百家,费国帑数十万。言官极论其罪,始被罢为民,以科臣林廷玉之言逮治伏诛。

左钰,字廷珎,直隶阜城人,由举人选授监察御史,升陕西按察使佥事,理环县、庆阳等处兵备,迁副使。征讨岷州夷人,十八年进按察使,成化十九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后改大同。巡抚山西,弘治初因言官所劾而致仕,卒。

殷谦,字文扌为,直隶涿州人,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景泰中升兵部郎中、通政司右通政。被谪汝宁府知府,改太原府知府。成化初升陕西右参政,转山西同官,升右布政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宣府,令二边有警互援。召为户部右侍郎,转左,升尚书加太子少保。后致仕,家居十九年,卒,赠太子太保。

徐镛,字用和,湖广兴国州人,进士,授行人,升监察御史巡通州仓,念漕卒困于掊克,定收纳常则,遂著为令。因上言时政被调陕西镇原知县。升淮安知府,转广西右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总理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四府,整顿漕运,军民称便。镛居官勤廉,政绩显著。

徐琼,字时庸,号东谷,一号明农翁,江西金溪人。天顺之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廷侍讲、南京侍讲学士、南京太常卿掌国子监祭酒事。迁南京礼部右侍郎,以考满至京,改礼部左侍郎。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历升湖广左参议、河南右参政、左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抑豪族、宽逋赋、均徭役,百姓称便。改巡抚湖广,迁南京工部右侍郎。

尹旻,字同仁,山东历城人,进士,选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天顺初迁左给事中,擢通政司右参议、左参议。总督陕西军饷,上言备边十策皆可行。擢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升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光禄大夫柱国等。大学士万安与道士李孜省相结排挤尹旻,尹旻被令致仕。卒,谥恭毅。在吏部二十余年,能秉公用人,为一代名臣。

郑时,字宗良,直隶舒城人,进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历延平、福州二府知府,四川左参政、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成化未因上言请修时政而被谪贵州参政。弘治初复升左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再巡抚湖广,召为南京兵部左侍郎,进尚书,后致仕。

郑龄,字梦龄,江西弋阳人。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直言敢争,力除宿弊,虽被谤而不沮。擢四川左参政、左右布政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卒年六十三,历官三十余年,以廉能著称。

韩镐,字民澹,河南卢氏人。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升浙江右参议,平饥民起事,然后发粟赈济。转左参议,升右布政使,修海堤,查私盐,有能声。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韩文,字贯道,直隶新城,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出使琉球,历官户部员外郎、郎中、陕西右参议、右参政、左右布政使,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留心边事,后致仕。

谢士元,字仲仁,号约庵,晚更号拙庵,福建长乐人。进士,授户部主事,擢建昌知府,有治绩。擢四川右参政,进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安抚土番,赈济流民。弘治二年坐事下狱,事白后致仕。七年卒,年七十。著有《咏古诗集》。

谢宇,字伯宽,湖广耒阳县人,景泰初入文华门与内侍同学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历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再进寺卿兼司经局正字,于内阁制敕房书办。孝宗登位以东宫侍从升工部右侍郎,掌通政使司事,工楷书、绘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HP哈觉观影体]穿越少女的社死现场 炮灰的人生2(快穿)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御史大官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袁神,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