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最强学霸 > 第251章 千里挺进三江平原

第251章 千里挺进三江平原(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无敌神域 万能下载系统 恋上高冷妹妹 都市最强保镖 众生相 星际冥王 霸天神帝 网游之菜鸟无双 倾世至尊女皇 沈羽十二夜

陈承宇回到飞艇内的机要室,机要室的值守已经不是黎小芳了,黎小芳和双胞胎姐妹,还有李君天在没黑没夜的温书,准备即将到来的升级考试,颇有前世考生高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劲头。

陈承宇的第一封电报发给燕京杜克大学的陈林校长,要求陈林在全校保安里寻找可靠的人,最好是东北籍的人,组成一个1000人左右的北进小组,马上起程与杨雪宇领导的先遣小组汇合,提前建立定居点。

第二封电报发给廉州府的五洲商会会长陈安之,把建设三江平原的设想原原本本的告诉陈安之。要求陈安之从本地选出3,000名保安,准备好大量生活物资准备分批乘坐飞艇北上。调用崖州岛至钦北区运输矿石的两艘飞艇运送。

按照廉州府至三江平原的距离,飞艇20小时内可以到达。

第三封电报发给轩辕国杜克—大禹工业基地,调用5艘飞艇运送耕田机械、挖掘机、拖拉机、柴油发电机组、柴油、电灯电线等用电设备、枪支弹药一批、帐篷等等物资,紧急起运。

陈承宇心想:从大禹工业基地至三江平原的直线距离是5,300公里,飞艇在30小时内必定到达了。

伴随着“嘀嘀哒哒”的声音,三封电报随着电波无声无息的扩散开去。不久收到对方回复:已收到,即刻贯彻执行。

陈承宇回到飞艇的办公室,他要考虑开发三江平原的方方面面,人力、补给都容易,运输过去就是。但现在正在使用的耕田机械并不完全适合三江平原。

南方等多数地区的水田结构是,上面一层20厘米左右的浮泥,下面是坚定的硬土。耕田机械犁耕这种水田,行驶快如平地。但是三江平原很多地方是沼泽式水田,深达1米几米都是浮泥,人踏上去,如果没有外力拉上来,就沉进去了,轮式耕田机也一样。

这种地层不适合轮式耕田机,如果轮子陷进去,估计要搞几辆车用钢缆拖拉,一齐发力才能拉出来。

陈承宇忽然想到前世的湖南,一位农民老大哥发明的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由于使用了履带,压强得以增大,面对水田中的泥潭,照样可以通过。

陈承宇按照履带的原理,马上设计了全新一代的旋耕机,用优质钢材把履带加宽变薄(本来考虑用橡胶做履带,重量变轻,没那么多时间了),6个承重轮,陈承宇把第3个承重轮,设计得比其它5个承重轮小一半。

这个设计非常巧妙,当履带车从坑里走出的时候,坑沿压迫履带到小承重轮,履带车降低,易于爬坑。而且整车降低,不会像普通的履带车那样,上了坑重重的摔下来,把驾驶员颠簸得七荤八素。

在驱动轮上还设计了一个秘密武器,当履带车陷入泥潭的时候,可以用于自救。后面的旋耕机宽3米,所用的刀具要用最好的钢材制成,要求是锋利、有韧性。

驾驶室要用精钢焊成,前挡玻璃用防弹玻璃。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东北的黑瞎子(熊)、老虎、狼比较多,安全第一,驾驶室肯定要备有枪支,尽管陈承宇也想与动物和平共存,但是黑熊、老虎之类撞上来了,那它们只好自认倒霉了,该开枪的就要开枪。

陈承宇把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详细数据用电报发到轩辕国的杜克—大禹工业基地设计所,命令马上开始制造履带自走式旋耕机。10天内至少要制造出100辆,当然多多益善。一个月内至少要制造500辆。

以大禹工业基地的实力,一旦开动制造机器,一个月随便造出千把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一点压力也没有。

陈承宇坐在机要室里,准备随时解答来自大禹工业基地设计所的问题,对方不可能一下子领会设计的数据,而且还会就陈承宇老虑不周的地方进行商讨。

陈承宇想我把这个专利设计给提前剽窃了,不知道这个时空到了100多年之后,还有没有前世发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这个人出现?不如立一个遗嘱类的文件,写明在100多年后,如果有一个某省某市某镇某村出现一个名叫王某某的人,那么代我把相当于300万斤大米的价值,折算成现金给他。

话说陈承宇这个非常奇怪的遗嘱,到了100多后,还真的执行了,陈承宇纪念会的工作人员,真在某省某市某镇某村某屯找到了这个王某某,把相当于300万斤大米的600万元送给这个人的时候,这王某某目瞪口呆,已故前总统,为什么给我600万元?,话说他立这个遗嘱的时候,我爷爷都不知道在哪里?

这成了研究陈承宇机构的工作人员又一个困惑事件。因为陈承宇给世界带来的谜团太多了,在他生前国际上就成立了一个机构,研究陈承宇给世界带来的种种不解之谜。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且说陈承宇通过无线电报,跟轩辕国的大禹工业基地建立了敲定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事项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关于播种机的问题了。

距今差不多2000年前,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叫“耧”条播机,可惜的是接下来的历史,我国在播种机方面落后了:

1636年希腊制成第一台播种机 ;1830 年俄国人发明了犁播机; 1860年后,英美等国开始大量生产使用畜力谷物条播机。

1881年之后,中国人主导的杜克实验发明制造了牵引和悬挂式谷物撒播机、条播机,与英美等国的播种机相比,效率增加了几十、上百倍。

陈承宇还是嫌上述机器播种速度太慢。三江平原的机械式开荒、耕田机将在近期内达到1000辆以上,每天机耕的面积将达到一万亩以上,如果不能及时播种,又将错过一年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铁腕官途 这辈子不当人了 最豪赘婿-龙王殿 异界铁血之旅 异世卡斗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 他趁虚而入 偏偏宠爱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