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道德启示录 > 第七章 行德(无私才能息心)

第七章 行德(无私才能息心)(1/2)

目录
好书推荐: 剑甲星河 明珠纪元 苍天霸体 天道奇书 大漠狼骑士 永幻无境 屠者归来 日记强身 驱魔寻爱 异界纵横之魔神

第七章行德(无私才能息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是广阔的,地是悠久的。天地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广阔而悠久,因为它们不是由于自己而产生,所以才能长久的存在。所以,圣人置身于后反而能领先于人,忘怀生命反而能保全生命。不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自己吗?所以才能成就他们自己。

简释:

1、“长生”

长:空间概念,相较而言,天是最宽阔的。

久:时间概念,相较而言,在古人眼里,大地是最悠久的。

不自生:不因自而生,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而衍生万物。

长生:更长久地生存。第二十三章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只是比其它事物生存得久一些而已,不能理解为永生。天地并不是绝对真实的,生死只是一种假象,根本不存在是否永生的问题。

天地不过是万物存在的一个场所,或者是万物的集合体。严格地说,是不能与石头瓦片比较空间的长短和时间的久暂的。这只是一个比喻,是为了说明无私的道理。至于天地到底有没有自我,到底是自私还是无私的,就不要钻牛角尖了。反正老天爷和土地公公也不会说话,就当它是无我无私的吧。

2、“后其身而身先”

第六十七章说:“不敢为天下先。”即不要鲁莽地,刻意地追求领先。有人笑话说,中国人什么都喜欢抢。不管是不是自己该得的,也不管对自己是否有用,反正抢到了再说。这种缺乏理xìng的争先恐后,才是老子所反对的,因为它迷失了自我。

正因为常人大多是争先恐后的,所以老子才有针对xìng地提出了“后其身”的主张。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刻意地,或畏缩的躲避,那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该先就先,当仁不让。该后就后,决不强求。这才符合老子的主张,这才是自然和无为。

争先恐后,其心态是恐惧的,是被世俗的压力逼出来的,常常是违背本心的,是无可奈何的。就算争到手了,除了别人的赞美,暂时的得意,还剩下什么呢?今天社会推崇香水,就抢香水。明天推崇手机,就抢手机。好像很成功,其实很失败,因为他的一生是为别人的看法而活的,而不是为自己而活的。

从长远来说,这种人常常是失败的,因为他并不是真的喜欢社会推崇的那些东西,也因为社会所推崇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不喜欢,所以他难以认真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至少不能持之以恒。因为变化太快,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别的东西,就更不能坚持初衷了。猴子捡包谷,捡一个,丢一个,结果就是,任何事业都不能做到极致。十几年后,或几十年后,他就显得很平庸了。

没有谁先谁后的想法,只是想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而已,只是乐在其中而已。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当人们都在争名逐利的时候,他可能还在那里琢磨着怎么把一碗面条做得更好吃呢!他确实是落后于人了。可是,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由于他一直专注于研究面条的做法,他一定会成为面条大师的。至少在面条界,他一定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这句话其实就是讲理想的。

3、“外其身而身存”

外其身:将身体置之度外。

忘怀生死的人,活下来的机会反倒更大一些。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其心态冷静,判断也准确,所以其反击与规避将是最有效的。反之,贪生必然怕死。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就会紧张和慌乱。如果吓得魂飞魄散了,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忘怀身体的人,健康状况常常会更好一些。当身体引起我们的注意时候,基本上就是发病了,比如头晕和腰疼等等。反之,当我们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时,本来没有毛病的身体,反倒会被我们搞出一堆的毛病来。

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关心身体的时候,我们真正关心的,常常并不是身体本身,而是它能够带来的其它的某些东西。比如贪恋美sè的,就会关心肾脏。喜爱美食的,就会关心肠胃。想要吸引异xìng的,就会关心面孔和身材。渴望成为拳王的,就会关心骨骼和肌肉。于是,我们大吃补药,注shè有毒的药物,甚至做出了直接伤残身体的举动,比如整容和节食等等。如此作为,身体自然就倒霉了。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关心身体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使用这个身体。不知不觉地,我们就将之当做工具了。我们对于身体的关心,就像屠夫对于刀子一样,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方便,而不是为了刀子的健康。

身体可以成为工具,却不能总是把它当做工具。它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将陪伴我们一生。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它将一事无成。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有等到身体即将崩溃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它。

4、“无私”

私:个人的,与“公”相对,比如私营。

自私,发自于私,即想问题和办事情都是从自己的个人立场和愿望出发。反之就是无私,即摆脱了一切的个人xìng,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地尊重别人的愿望。

按照今天的语言习惯,自私就是为了自己,无私就是为了他人。为了自己,准确地说应该叫做自利。自私并不等于自利。从自己出发,也可以是为了他人。比如一个慈爱的母亲,其为了孩子的心,并不是别人强加给她的,而是本来就有的,这才是自私的本来含义。

自私者有可能是利他的,而无私者则不一定是利他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就是无私。比如一个处事公正的父亲,他不会偏帮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也不会无视孩子的正确。他是两不相帮的,不过是坚持公道而已。既不是利己,也不是利他。

今天的自私和无私是从道德上谈的,讲的是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谁。老子则是从认识的来源上谈的,讲的是你的想法和愿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慈母不顾孩子的反对,固执地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善意,那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私。为了孩子反倒可能是自私,尊重孩子才是无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之冒牌皇帝 流放三千里:我拥兵百万,让我交权? 手握百万雄兵,满朝文武求我称帝 短视频通古代,祖宗们都惊了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单机南北朝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