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道德启示录 > 第十四章 玄览的初步成果

第十四章 玄览的初步成果(1/2)

目录
好书推荐: 剑甲星河 明珠纪元 苍天霸体 天道奇书 大漠狼骑士 永幻无境 屠者归来 日记强身 驱魔寻爱 异界纵横之魔神

第十四章玄览的初步成果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想看却什么都看不到,可以称之为无形。想听却什么都听不到,可以称之为无声。想抓住什么却什么都抓不到,可以称之为无物。上述三种状态,是不能加以诘问的,所以,就让它们混为一体吧。

往上看,什么都看不清楚。往下看,却并不昏暗。不断地搜索记忆,也无法命名这种状态,再次回到那种什么都没有的感受。这就叫做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东西的现象,这就叫做惚恍,即时而暗昧,时而清晰。

探寻这种状态,看不到它产生的原因。放任这种状态,看不到它将来的结果。依据古人的道学,来驾御眼前的状态。能够明白远古文明的起始时期,可以称之为道学的纲纪或传记。

简释:

不为五sè所迷,不为生死而惧,也不为身份的高低而不安和忧虑,就进入了无yù的境界。将有和无混融为一,就进入了无知的境界。无知无yù之后,再没有分别和取舍了,心灵之空与天地之有浑然一体,就进入了抱一的境界。以抱一的心态行走坐卧于人世间,这就是玄览的境界。释迦摩尼说:“心净则国土净。”心灵清静了,万物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就会渐渐地消失。

1、“视之不见”至“混而为一”

夷:诛灭,如夷为平地。好像一切可见的东西都被消除了,即无形。

希:稀少,罕见。好像一切可听的声音都消失了,即无声。

抟: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抓住。

微:细小,隐匿。在这里,微的意思是无。《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好像一切可以把握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即无物。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观念。

憨山大师有一rì到岩前经行。在经行中,忽然顶门响起了轰隆之声,犹如炸雷一样。瞬间,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顿空。大师在这空定中,约过了五寸香的时间,才慢慢地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又慢慢地感到脚下土地的坚实,睁开眼慢慢地见到了山河大地,身体的一切生理功能又恢复到以前一样。身体似乎有一股风托着一般,轻松愉快。老子的这段话,讲的就是这种无形无声无物的空定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话不是讲大道本身的。以为大道是无形无声的,就将大道等同于空和无了,这只是对了一半。庄子说:“道在屎溺。”万物皆是大道的显现,大道同时又是sè和有,这是另一半。常人只能看到后一半,修行者才能看到前一半,但是都不能偏执。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偏执于空,认为天地人都是绝对虚假的,就没有“人法地”等说法了。

2、“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达摩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并不是真的有一堵墙,而是经过长期的抱一和玄览,心灵的惯xìng运动突然停止了,就像电脑关机了一样,然后,当我们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或摸到什么时,不仅是感觉失效了,甚至连这种想法都起不来了,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有了这种体验,才具备了悟道的起码资格。

憨山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一位隐士,隐士说:“你这只是空掉了sè蕴,还不是本有的心xìng。我住这里三十多年,除了yīn雨风雪以外,每夜经行都有这样的境界。如果你不著在这境界上,就不会被它迷了本有的心xìng!”

为什么感觉不到了呢?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还是我的身体出毛病了?如果我们坚持诘问下去,有为取代了无为,心灵的惯xìng运动就会再次启动,就像电脑重启一样,一切就会恢复到平常那种百花盛开,天高地远的景象。放弃诘问,也不要执着于这种空境,保持心地的空明,顺其自然地继续玄览下去,更深的空境才会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之冒牌皇帝 流放三千里:我拥兵百万,让我交权? 手握百万雄兵,满朝文武求我称帝 短视频通古代,祖宗们都惊了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单机南北朝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