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小说 > 重生之刹那芳华 > 八十九、中原行(三)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八十九、中原行(三)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大明国公 异事酒吧 御夫手册 校园风流龙帝 蟒生异界 幸运之王 大宅门之庄家四奶奶 战天 照耀名利场 枪魔霸世

八十九、中原行(三)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翌日,四人离开洛阳去嵩山游览了少林寺和嵩阳书院等景点。(手打小说)

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上。大家不顾观景,反而热烈讨论起《笑傲江湖》中左冷禅是否就是在这里和岳不群斗法。金大侠的书深入人心啊!

到少林寺,大家也是不关心那千年古刹和塔林,只对武僧表演兴趣浓厚。莫办法啊,都是小时候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太深,把自己当成了“英雄豪杰”来把“少林”敬仰!

芳华看着那些也在练武的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们,不禁想:这里面大概就有“许木木”吧?现在勤学苦练的他,即使有梦想,但恐怕也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有一天会名满天下吧?不抛弃、不放弃,平凡的人也终会有创造奇迹的一天。

之后,大家跟着张永到了南阳他的家中。张永的父亲在河南石油勘探局工作,也就是河南油田。

芳华只听说过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克拉玛依什么的,还头一次听说河南也有油田。听张永介绍才知道,这油田是七十年代初在南阳盆地发现的油气田。

现在,河南油田已经建成了一个综合的石油化工基地,它的勘探能力特别突出,自成立不久后又相继发现了中原油田、泌阳碱矿、叶县盐田等地质资源,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和“全国石油勘探功勋单位”。

休息一天后,张永的父亲就带着几名医学生参观了主力油田双河油田和新建成不久的化工厂。

虽然听不懂那些石油化工的术语,什么地球化学录井技术、高温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浅薄层特超稠油开采技术、大厚层细分开采工艺配套技术,等等。光是听听都让芳华那一向对数理化头晕的脑袋又晕了。

但是,一路上见到油田整齐的工矿厂房、宽敞笔直的街道,高大的井架、自动化的采油机,特别是化工厂密密麻麻排列的圆形反应塔,处处显现出现代化大工业园区的气魄,让大家大开眼界,也深感老歌“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得好啊。

在家属生活区的参观也让芳华感慨,果然是卖石油的人有钱啊,不然怎么说人“富得流油”呢。

接着,张永就带着芳华等人游览南阳周围的风景名胜了。卧龙岗上的诸葛庐当然是要去的了。这肯定不是当年刘备三顾的“茅庐”了,但是四周景色清幽、建筑典雅,在此追思先贤,颇有“归去来”之想。

南阳被称为四圣故里。四圣分别是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

芳华等人虽然学的是西医,但也知道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精髓和灵魂。大家特意去南阳东关的白河岸边参观医圣祠,出来后张永又带他们去吃了顿饺子,倒不是因为这儿的饺子多么好吃,而是饺子和张仲景有着一段佳话。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坐堂行医。后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至。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以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包在面里捏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做成的食物就叫“饺子”,并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上千年。南阳至今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大家听张永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这饺子还有这么不寻常的来历呢。想到老前辈的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更让人对他多了几分仰慕和敬佩。

至少在芳华的心里,就把医圣提到了和蜀相同样高的地位。

****************************************

吃了午餐,时间尚早,张永说带大家去社旗看山陕会馆。

清朝乾隆年间,社旗是河南的四大名镇之一,水陆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有秦晋富商花巨资在社旗建造了会馆。在全国现存的会馆类古建筑群中。社旗山陕会馆是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的,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

在快到社旗的路上,遇到了道路施工导致的堵车。张永提议,反正也没几步路了,不如大家下车走过去。

这时的公交车里都没空调呢,车子不开动的时候,坐在车里就跟在蒸笼里似的,芳华使劲扇扇子也觉得是热风,不停喝水也还是口干唇燥的。看着前面排得长长的车龙,大家也实在等不得了,就都下来走路过去。

正是中午一点多钟,太阳晒得最厉害的时候。走在路上,感觉路面的温度都能透过鞋底烫着脚板心了。不过好在人走起来,空气流动着,不觉气闷,比在车上还是要好多了。大家尽量挨着路边的树荫下走路,但是这一片道路的绿化不好,树木又少又矮小,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正当他们走了一段的时候,突然看见堵车中心地段的施工工地上,农民工们纷纷扔下手里的工具,往一个地方涌了过去,似乎还听见有人喊着“不好了!有人晕倒了!”。

四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那里赶去。在人群外就听到民工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哟,是赵老四晕倒了!”“他的身体一向结实,没听说有病哩!”

这时候,里面似乎有个年纪比较大的男人吼道:“干啥哩,干啥哩!都闪开!别都围着,让老四透口气!”

人群渐渐稀疏了点。可以隐约看到一个穿深蓝色衣服的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三个人蹲在他身边,对他又拍又掐地想喊醒他。

芳华不由对张永说:“去看看吧!”

张永答应着,对周围的人说;“老乡,让俺们进去看看!俺们是学医的!”众人见他们几人确实是学生模样,不由将信将疑地让开了一条路。

里面正忙乱着的人也听到了张永的话,忙站起来说:“你们是医生吗?来看看这人是咋的啦?”

四人围上去,只见地下躺着的男人大概三十多岁,看上去并不瘦弱。肤色黝黑,面色通红,双目紧闭。

芳华在病人左侧刚蹲下,就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一股熏人的汗臭味。她也没管那么多,抓起病人的手腕正要摸脉搏,却感觉好像抓起的是一块烧红的火炭,很烫手。而且病人的皮肤很干燥,没有一点汗。

她看着表数了一会儿,对另外三人说:“脉搏细速,大概100次左右。”

这时,嘉辉蹲在病人右侧,也探了一下病人的鼻孔下方,并观察了下病人的胸廓后说:“呼吸浅快。”

芳华又翻开病人眼皮看了一下瞳孔:“等大等圆”。

周围的民工看了后问他们:“怎样,赵老四是咋的啦?”

芳华问他们,这个病人是怎么发病的。

那个看上去年纪要大一些的人说道。他叫李玉平,是和赵老四一个村,一起出来打工的。平时也没听说赵老四有什么病,只是上午干活的时候,赵老四说身上有点不得劲,但大家也没在意,一直在干活。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四还吃了一大碗饭。结果,刚刚晌午过后开工没一会儿,赵老四就突然晕倒在工地上了。

芳华觉得赵老四这人年纪不大,平时健康。这大热天顶着烈日干活,似乎又没怎么喝水,多半就是中暑了。不过他的情况有点严重啊,昏迷不醒,从发烫的皮肤能感觉他体温都超过40℃了,很可能是脱水引起了大脑功能的障碍,在中暑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中枢性高热。

这个病人必须立刻补液和降温!

芳华示意嘉辉和张永他们把病人扶着坐起,拿出自己带的饮料,就要往病人嘴里灌。可是病人昏迷程度较深,完全没有吞咽反应,根本灌不进去。

芳华对病人的几个同乡说:“是中暑,很危险,必须立刻送医院!”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犹豫,还是那个年纪大些的人说:“俺们没钱啊!工头说是干完活再给钱!”

芳华有点急了:“那你们找工头去啊!”

“老板今天不在,工头也回家去了!”

“那也得先把病人送医院,救了人再说啊!”

那几个同乡却七嘴八舌地说:“俺们没钱,去医院大夫肯定不给治哩!”“去医院看一次病,那得花多少钱哩!”

芳华知道他们和病人也不是直系亲属,有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她一边让张永继续催促那些民工快做决定,一边指挥嘉辉、戴平把病人身上穿的蓝色中山装外衣和裤子都脱下来,这大热的天还捂着长袖的衣服,能不中暑么?

她自己把几个人的饮料倒在手绢上,给病人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处,还拿着扇子不停地扇着。虽然不是酒精,但希望多少能降点温吧。

终于,那几个同乡说附近不远就有家乡卫生所,就送那里好了,大概医药费不会太贵。芳华见病人始终昏迷,早就很着急了,赶紧说:“只要能输液就行,快点去吧!”

那几人从工地上找来辆推沙石的小推车,把病人推着走了。

张永问大家:“不如我们也跟过去看看,要是病人没事了,我们再去看会馆吧?”其实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会馆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但是如果不知道那个病人是否转危为安,大家也不会玩得痛快的。

于是,他们和那病人前后脚地到了那家卫生所。不料,卫生所的一个穿白大褂的男子,看样子应该是这里的医生,在看了病人情况后,却要他们往社旗县医院送,说这里治不了。

几个民工苦苦哀求,说没什么钱,请他这里先给救治一下。那男医生眼睛一瞪:“没钱?没钱,我这里也医不了啊!赶紧走,赶紧走!”

张永气不过,走上去帮民工说话:“他就是个中暑,你连这个都治不了,当什么医生啊?”

那人一愣:“你们是啥人?怎么知道他是中暑哩?”

戴平也上前说道:“我们是华西医大的学生,刚才病人昏迷的时候就在现场,我们判断这个病人就是中暑!”

那男子似乎慑于华西医大的名头,即使是学生,他一时也不敢反驳,只说道:“那他们不是没钱么?没钱,谁给看病啊?”

芳华问李玉平等人:“你们有多少钱?”

李玉平从兜里拿出几张钞票说:“我们几个就凑了这么多,四十多块钱吧!”

看着李玉平那黝黑的皮肤、布满厚茧的粗糙的大手,手上还有肮脏的尘土,那手里的钞票也是皱皱巴巴的、有些破旧,不知道在这些人贴身的口袋中藏了多久,芳华的心里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她猛地拉开随身背的小包,从里面抽出二百元,一把塞在李玉平的手里:“算我借你们的,先救人要紧。”

憨厚老实的李玉平和周围几个同乡都愣住了,他想推辞,可是看着躺在推车里的赵老四,嘴唇嗫嚅了几下就没能发出声音来。

芳华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萍水相逢、交浅言深,自己的举动在这个“离开雷锋”的年代,是多么的突兀!

可是自己不过是个不事稼穑的学生,每个月却花着父母给的二三百元的零花钱,出来旅游老妈还特意又叫哥哥给自己拿一千元备用。而这些辛辛苦苦在太阳底下干活、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们,却连五十元的救命钱都凑不出来!

想到这些,芳华的心情就难以平静,别说是二百元,就是五百元、一千元,只要是能救人,她都会倾尽所有地去帮助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团宠小奶包,农家福妹竟是真千金 她细腰娇骨,撩疯禁欲竹马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 逃荒后三岁福宝被团宠了 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龙神崽崽驾到,全家都旺了 穿成首辅的早逝童养媳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桃源绝世医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