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和我的三国 > 第三回经济改革

第三回经济改革(2/2)

目录
好书推荐: 地狱图鉴 未知的无知 触摸真相 神秘复苏 贵唐奸商 终之剑修 重生废柴小姐驯夫记 洪荒之葫芦大道尊 无妄轮回志 横明

长安是最先打破这个问题的。

董卓找到的铜矿其实不多,可是为了追求高产量的铜钱,他有些偷工减料,按照五铢钱的模式,铸造了小一号的铜钱,也就是现在关中地区的小钱。

这种小钱流通量过于大,导致关中通货膨胀,已经是不值钱了。

同时,小钱也开始流入寿春。

在它流入寿春开始,就已经被熊晨飞盯上了,熊晨飞自然不允许小钱流通在寿春,这样会摧毁寿春的经济系统。

但是寿春有没有足够的铜币抵抗这种小钱。

所以熊晨飞才想起了自己铸币。

前前后后冠军侯府在这事情上投入了很多,寻找铜矿就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九江郡和广陵郡有不少铜矿,但是都是被一些乡绅豪族掌控。为此,冠军侯府可是付出了不少,才把这些铜矿拿下来。

另外为了铸造出更精致的铜钱,从提纯工艺开始,冠军侯府一直在找铸币工匠,从许都抢,从关中挖,几经辛苦,才算是把这大汉通宝给铸造出来了。

担任货币存在的意思是等价物品,最重要的是得到百姓的认同。

冠军侯府没有朝廷那般大的号令,一句话说增货币就增货币,这需要一步步来,一步步的代替如今所使用的钱币。

◆◆◆◆◆◆

熊晨飞对于那个时空的经济改革还有第三项。

他建议在龙之团的领地上开设钱庄…

要知道,对于钱庄来说,最早的汇兑应该算是唐朝的‘飞钱’。

在唐朝四五百年前的汉末,钱庄的出现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在他的计划中,龙之团领地上的老百姓拿着铜钱或金银到钱庄存钱可以按照存钱时间的长短获得不同比例的回报,存的越久回报就越大,就跟现代的银行一样。

到时候,老百姓在寿春的拿到存银子的凭据,就可以在龙之团各地随便的兑出现银。

那么钱庄作为古代的银行,想要真正的做到汇通天下,就要在有人的地方都设立有钱庄票号。

然后客商就可以拿着手里的银票随时存兑。

到了钱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大规模的发行无记名的银票,相当于后世的钱币。

这样一来,银票的防伪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不过,这个却难不倒熊晨飞这个穿越者…

熊晨飞决定采用的‘印记签押’的方式来防伪的。

这印记签押一方面是印章,由钱庄刻制印章加盖在银票上,另一方面,就是签押。

签押当然采用的是密字签押,选用十二个密字代表十二个月,再选用三十个密字代表每月的每天,数字当然也有密字。

然后再根据这些密字组合成一个只有钱庄看得懂的信息:几月几日在那个票号存了多少钱。

这些,对于对于庞统、陈宫、贾诩还有杨弘和袁涣等文臣还是非常陌生的事物,但对于陈仓这个生意人加他的岳父大人来说就很容易接受了。

于是,熊晨飞就将创办这个时空第一家钱庄的任务交给了陈仓,毕竟如此重要的工作他还是要交给绝对信任且有经验之人来办…

◆◆◆◆◆◆

就在曹操和袁绍那三个不孝子鬼打鬼的时候,熊晨飞遵循天时,却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休养生息。

各郡、县士卒、郡县兵除了在所属的屯田上耕种谷物,就是帮助家人耕种谷物之外。还参与兴修水利,避免夏季洪水泛滥。

剩下的时间里,除了五天聚在一起训练一次,就是充分的休息,养精蓄锐。

熊晨飞在接下来这三个月里,首先就办了一件人人称道的大事,他宣布免征算赋,也就是免征人头税,同时开始施行按户纳税的户调制。

这个惠民政策无疑让民众得到极大的实惠,一时之间万民欢腾,熊晨飞差一点儿成了万民生佛。

要知道,汉代课征的“人头税”主要有“口赋”与“算赋”。

口赋”是对七至十四岁的少年儿童征收的一种税,每人每年缴纳二十钱,作为皇室收入。

当时,为了推行国家的有关社会经济政策,算赋对商人、十五岁至三十岁的未婚女子、以及奴婢均有加重征收的规定。

对孕妇、产妇、以及有年过八旬老人的家庭则有免征规定。

此外,汉代规定百姓从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均有服徭役的义务,徭役的种类主要包括道:适龄男丁一生中须到国都服兵役一年,称为“正卒”。

到边塞戍守一年,称为“戍卒”;每年在所在郡县服劳役一个月,称为“更卒”。

不能服徭役者,须缴纳代役金,称为“更赋”。

在这种赋役制度之下,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身份以及婚姻、生育等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头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派。

因此,只有准确掌握人口动态信息才能确定百姓应承担的赋役义务和应享受的税收政策。

所以,人口核查成为实施这种赋役制度的前提条件。

于是,熊晨飞下一步就是计划在自己所辖的九江、广陵以及淮阴、江乘和盱眙开展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

目录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爆一兵,不造反不行了啊 割鹿记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杀了那个妖鬼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不想当COSER的女仆不是好揍敌客夫人 世子稳重点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返回顶部